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伦敦这座博物馆里曾经藏着大清战败的秘密_英国-榴弹炮-机器-使团-伦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象公会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如果参观英法的博物馆,免不了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些来自圆明园的古物。在曾经位于伦敦东郊乌理治(Woolwich)的皇家炮兵博物馆(Firepower:RoyalArtilleryMu

如果参观英法的博物馆,免不了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些来自圆明园的古物。在曾经位于伦敦东郊乌理治(Woolwich)的皇家炮兵博物馆(Firepower: Royal Artillery Museum,现已倒闭)中也有这么一件,不过却是相当特殊的一件。

展厅中间与拿破仑战争时代的英国6磅野战炮、品种繁多的康格里夫火箭摆在一起的还有一门5.5英寸榴弹炮。本来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军的6磅野战炮和5.5英寸榴弹炮就是直射火力+曲射火力的好搭档,馆方把它们摆在一起用意也很好理解。然而蹲下来仔细看说明牌,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null

5.5英寸榴弹炮的原厂模型

原来,这门榴弹炮竟是当年英王乔治三世送给大清乾隆皇帝的囯礼之一。来到大清七十年之后,它又在圆明园见到了自己祖国的同胞;只是这次不是和平的使团,而是气势汹汹杀入北京的军队。就这样,这门炮在经过一次跨越半个地球的旅行之后,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伦敦乌理治的炮厂。

null

马戛尔尼使团带来的5.5英寸榴弹炮

在马戛尔尼使团访问大清的1790年代,这炮绝对是英军现役的最新货色;毕竟仅仅20年前,英国人才把当时欧洲大陆最先进的制炮技术学到手:先铸造实心的炮坯,再用水平的钻炮孔机器(horizontal boring-machine)同时钻炮孔和修整炮的外表面。在此之前,英国的铸炮技术和明清时代的zhongguo没什么本质差别,都是需要一个铁棒、铁丝和粘土做成的炮芯铸成空心的炮坯,再用机器切去冒头、简单修整,炮就做成了。

null

检验刚铸好的炮坯的尺寸

乌理治皇家炮兵博物馆里就有一件这样的炮坯。只不过这也不是一件普通的炮坯,它见证了英国工业史上的一个大事件:1716年5月10日,众多达官贵人受邀到伦敦城内马修·巴格雷(Matthew Bagley)经营的摩尔斯菲尔德(Moorsfield)铸造厂,参观工厂铸造皇家炮兵团团长阿尔伯特·博伽德(Albert Borgard)上校最新设计的铜炮。不料工人未等模具干透便注入了铜水。结局可想而知,模具在水蒸气的压力下爆炸,铜水迸溅,包括工厂主巴格雷在内的十六人当场丧生。

null

摩尔斯菲尔德的炮坯

这次在伦敦城内发生的事故使得英国政府开始将此前完全依赖于私人工厂的军火制造业收归国有,并且从稠密的居民区迁到开阔的郊外,建立了最早的皇家铸铜厂(此时还主要为陆军造铜炮,海军铁炮仍然向私人工厂订造)。几乎同时,在欧洲大陆的瑞士,一个将要改变火炮历史的发明出现了。

1715年,瑞士人马利茨(Maritz)发明了水平钻炮孔机器的雏形。这机器乍看上去和之前的修炮膛机器没太大区别,但运作原理有个巨大的不同:在这台机器里旋转的不是钻头,而是大炮本身,犹如一台大车床。在机械制造水平不那么高的时代,想造出如今天那样足够结实能钻实心的大铜/铁块还不会歪斜的转轴实在太难,然而把一个钻头钉在一块大石头上让它保持不动,倒是易如反掌。在实心的炮坯上钻出炮孔,终于成为现实。

null

马利茨之前的一种修炮膛机器

null

沃布鲁根在乌理治建造的钻炮孔机器

荷兰、法国这些大陆势力迅速拥抱了新技术,而海峡对面的英国却还在抱残守缺。直到1770年,乌理治皇家铸铜厂才高薪挖来了荷兰海牙国立重炮厂的总工,沃布鲁根(Verbruggen)父子。他们带来的机器虽然只能钻铜炮,但受到国家投资引进技术的鼓舞,英国众多私营铁工厂纷纷上马研发了原理几乎相同的钻制铁炮的机器。了解一点金属加工就能知道,不是所有的铸铁都便于进行机械加工;钻炮孔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也在倒逼冶金的进步。

null

非常漂亮的17世纪英国铁炮

英国国内有从世界各地虏获的精美古炮,然而最好的英国古炮却常常在外国的博物馆里

null

曼德勒英国铁炮的炮口

null

曼德勒英国铁炮的铭文

而此时的大清,能熟练掌握空心铸炮技术的除了北京的宫廷也只有广东、福建的匠人。铸成的铜炮尚可以根据明末清初的遗法加以少量机械加工,而铁炮却只能是“俱用生铁,性质刚坚;铸成之后,不得打磨,不可钻锉。其炮体既已粗糙,而药膛又不光滑”。

一门带完整炮架的5.5英寸榴弹炮附上工具、洗把杆、弹丸、火药,是个相当沉的物件。马戛尔尼使团千里迢迢把它带到大清,又搬上运河的船只送到北京,可想而知一路是多么折腾。然而它在北京这几十年,却不知有没有人研究过它是怎么做出来的,那个遥远的英吉利国的军队又是怎么用它的。而沃布鲁根的机器在乌理治一直用到1840年代才退役;这也就意味着,鸦片战争中痛打清军的英国炮有些就是它的直系后辈。

null

资料图

《海国图志》中的龚振麟《铸炮铁模图说》、丁拱辰《铸造洋炮图说》代表了那时闽粤浙铸炮的最高水平,他们却完全不知道自己仿造的“洋炮”其实是实心铸成再钻出来的。而此时,这门英国造5.5英寸榴弹炮还在圆明园静静地颐养天年。直到咸同年间,王韬才在《火器略说》中写下:

“西人所铸,多系实炮;后用轮机,施之钻锉。生铁性刚,钻锉无所施;且多蜂窝,必致炸裂。仿铸洋炮者,尚其慎于选铁哉!”

多么痛的领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