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修身诗课2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_白居易-王莽-豫章-三日-谦恭下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程门问学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唐·白居易《放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白居易《放言》

亚明《白居易》

元和十年(815),主张对藩镇用兵的宰相武元衡遇剌身亡。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激于义愤,首先上书请求朝廷急速捕贼,以雪国耻。当政者对白居易直言无忌的作风素来不满,于是深文罗织,以越职言事、居丧不孝等罪名,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作于白居易自长安赴江州的途中。

诗篇一开头就宣称自己有一个决断“狐疑”的方法,可以用来代替龟卜与蓍占。接着用两个例子从正面来阐述这一方法:检验玉的真假,要把它放在火中烧三天,不发热的是真玉;辨识木材的美恶,须耐心等待七年,豫章美木生长七年后才显示出与一般树木的不同。再用两个例子从反面来说明:周公在成王初立时,有流言说他有篡位的野心,王莽早年却颇有谦恭下士的美名,假如他们在当时便突然死去,那么周公之忠、王莽之奸又有谁能够分辨出来呢?总之,不论辨物,还是辨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时间去证明。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两句诗生动明快,有似格言,道出了一种鉴别事物真伪的方法,但白居易写这两句诗显然不只是出于玄谈这种普通生活哲理的兴趣,而是含有更深一层的道德意义。真玉之所以火烧三日不热,豫章美木之所以七年以后显示出与众不同,它们之所以敢于接受时间的检验,就在于它们不仅具有美好的资质,而且能始终保持之而不变。白居易其实是以这两句诗向世人宣告,他被贬江州是由于受人诬陷,他决心让时间来证明自己的高尚。这表现了白居易对自身人格的强烈自信,更表现了坚守这种人格,“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人生在世,是需要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坚定不移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础。意志软弱、动摇反复,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美德,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发生变异而不复存在。许多人都喜欢说,让时间为自己作证,但只有真正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最终通过时间的检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