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能创下两万人击败四十万的奇迹?_围魏救赵-昆阳-更始-刘秀-之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看鉴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任何计谋的成功实施,都是有条件的。不管三十六计有多厉害,如果使用的人是个渣渣,也照样无计可用。说了那么多期的成功战例,看鉴君今天就围绕“围魏救赵”之计,带你换个

任何计谋的成功实施,都是有条件的。不管三十六计有多厉害,如果使用的人是个渣渣,也照样无计可用。说了那么多期的成功战例,看鉴君今天就围绕“围魏救赵”之计,带你换个角度解读古人的智慧!

围魏救赵之计,灵魂在于调动敌方兵力,在决战之前利用距离损耗敌人的力量。计谋用好用不好,全看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也并不是所有的围魏救赵之计都能奏效。

西汉末年爆发的昆阳、宛城战役就是一个经典反例。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三月,刚刚建号称帝的更始帝刘玄,率绿林军北上,开始了武装推翻新莽政权的战斗。绿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更始帝和刘縯率领,围攻宛城。另一路由刘秀率领,北上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一带。

 

 

王莽闻讯后惊恐不已,他派出最精锐的部队迎击绿林军,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莽军由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军严尤、陈茂等率领,共有甲士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后汉书》评论说“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军容虽盛,但莽军在zhengzhi上并不主动,而且南阳重镇宛城陷入绿林军包围之中,莽军要打好这一仗并不是件易事。如果弃昆阳一带的刘秀于不顾,直接南下打宛城,长途行军,强敌在背,说不定会有危险。如果先打昆阳,暂不管宛城,那么自己何时能拿下昆阳,宛城守军又能坚持多久?都不好说。

 

 

 

两难之际,王寻、王邑想起了围魏救赵之计,他们发兵包围昆阳,企图逼迫绿林军分兵来救昆阳,然后将之击败,宛城之围也将不解而散。反观绿林军,围攻宛城,其实也构成对昆阳莽军的围魏救赵之势。王莽不想让宛城这个重镇丢失,以免造成大的zhengzhi影响。如果王寻等人急于解围,他们数百里机动,同样也可损耗其战斗力。也就是说,两方的围魏救赵之计成了对du的局面,就看谁更有胆子扔下被围的城池不管,放胆调动对方。这就要看谁的实力更雄厚、谁的计谋更灵活了。

严尤吃过绿林军的苦头,也更明白其虚实。他建议说,昆阳城小而坚,与其屯兵坚城之下浪费时间,不如直扑宛城,将更始帝刘玄和刘縯等一干贼首直接击败。当时昆阳城中有九千绿林军,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王邑自信绝对能控制住局面,他拒不接纳严尤之策,指挥大军强攻昆阳。刘秀其实也有些害怕,这点兵力怎么是莽军的对手。于是率十三骑勇士杀出重围,到定陵一带搬取救兵。

 

刘秀走后,昆阳守将王凤吓破了胆,企图向莽军投降。谁知王邑打红了眼拒不受降,而继续强攻。形势于是慢慢发生了变化。宛城莽军苦等援兵不到,终于崩溃,绿林军攻入宛城。对du的一方终于输了一个。

 

刘秀率援军数千人打回昆阳,他一边散布宛城莽军兵败的消息,一边以数千精兵勇敢地进攻莽军。莽军将士听说宛城陷落无不沮丧,两军一合,气衰者自然敌不过气盛者,刘秀击败城外莽军。城内守军也迅速开城出击,里应外合击溃莽军,当场斩杀王寻,创造了两万人击败四十万的神话。

莽军之败,其实败在僵化的战役思维上。围魏救赵的核心固然是围城调动敌军,但并不代表着死打一地。相反刘秀的战术却十分灵活,危难之际他先以自保为主,不惜远道搬兵来固守昆阳。然后反用围魏不成而赵亡的形势,果然击垮了敌人的意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胜利终归是属于智者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