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复姓究竟是怎么被消失的?_复姓-姓氏-百家姓-而来-自己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看鉴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据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叫王丽的小学同学,一个叫刘洋的初中同学,一个叫张伟的大学同学......如果不幸中奖“绿帽子”,隔壁老“王”的概率也要

据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叫王丽的小学同学,一个叫刘洋的初中同学,一个叫张伟的大学同学......如果不幸中奖“绿帽子”,隔壁老“王”的概率也要比其他姓氏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到姓氏,朋友们的头脑中恐怕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句“张王李赵遍地刘”的口诀,实际上,这种“姓氏歌”的原型是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之一的《百家姓》。据记载,《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年,收录姓氏411个,后来增加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当时,单姓中排名靠前的是赵钱孙李,这是因为百家姓是由宋朝江南地区的人编写的,因此将宋朝皇帝的赵姓、吴越国国王钱俶的钱姓、钱俶正妃的孙姓以及南唐国主的李姓排在了百家姓的前四位。经过1000余年的历史变迁,各姓氏的人口数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排名前七位的单姓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这七个姓氏各有各的涵义和传承。

然而,比起这些稀松平常的单姓,相对罕见的复姓却能更引起大家的兴趣。况且复姓经常在影视和小说中出现,为其凭空增加了一些神秘感和文艺范儿,比如武侠小说中的大侠西门吹雪、令狐冲、独孤求败,还有反派东方不败等等,简直多不胜数。那么,复姓的来源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又为什么这么少见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先说说复姓的来源。其实,复姓中来源最多的是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比如:来自匈奴的赫连、单于、呼延;和来自鲜卑族的拓跋、宇文、慕容、独孤等等。另外,也有不少复姓的来源与单姓差不多,下面分别予以介绍:有的由封地而来,比如“令狐”,根据《百家姓》的记载,说周朝时有个名将叫魏颗,因屡立战功而受封于令狐邑,他的后人就以令狐为姓了;有的由居住地而来,比如“东郭”,还是在周朝的时候,齐国的贵族有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就以“东郭”为姓了;还有由官名、爵位名等名号而来的,比如司马、司徒和公羊等。

“端木”这个姓比较特殊,是由人名而来,话说周朝时有一位叫鬻熊的大臣,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熊丽,次子叫端木。端木的儿子叫典,典将他父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改称端木典,自此,“端木”这个姓氏开始流传;还有以部落名为姓氏的,比如“独孤”,东汉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他的后代尸利单于当上了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6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其后裔就以其部落名“独孤”为姓。

以山水之名为姓的也有,例如“完颜”,最初是由汉语“蜿蜒”一词音转的女真文,因为这个部落是黑水靺鞨的一支,曾居住在蜿蜒河(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绥滨县境内)旁,因而以此来命名姓氏;由赐姓而来的,如“长孙”,北魏拓跋珪称帝后,因为沙莫雄是他曾祖父的儿子,就赐沙莫雄的儿子为长孙氏;还有因血缘关系而命名的姓氏,如“公孙”:在周代,公爵是最高的爵位,非常荣耀,因此他们的后人纷纷自称“公孙”以彰显血统高贵。

那么,复姓现在为什么这么罕见呢?这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全面的汉化改革,他不但亲自将自己的姓氏“拓跋”废除,改自己的姓名为“元宏”,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小组进行研究,将118个复姓根据音节改成了单音的汉姓,从此复姓就大为减少了,再加上宋明时期大搞华夷之辨,对所谓“胡姓”进行禁止。不少人的姓氏虽然原本是汉人复姓,但因为怕受到牵连,也改成了单姓。最终,复姓就非常少见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