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秋夜听雨: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_听雨-平平-中平-古诗词-芭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古诗词赏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原标题:秋夜听雨: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长按二维码关注古诗词赏析看久了会写诗的秋季,多半是湿漉漉的,我们一定有过听雨的经历:或于午后,你捧一本书,懒洋洋地倒在沙发上

原标题:秋夜听雨: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按二维码关注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秋季,多半是湿漉漉的,我们一定有过听雨的经历:

或于午后,你捧一本书,懒洋洋地倒在沙发上,雨便姗姗而来,一滴滴敲在玻璃上,留下好看的印记。

或于深夜,你放下手机,裹在温暖的被窝里,便有了听雨的心情,那窸窸窣窣的声响,渐变成优美的旋律,一直演奏到梦里。

或于清晨,你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哗哗的雨声,越发的不想起床,天这么冷,干脆学陆游——“我与狸奴不出门”。

然而,古人的听雨,并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惬意。

来看万俟[mò qí]咏的《长相思·雨》: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词人听了一夜的雨,也叹了一夜的人生。

开篇是两组叠字——“声声”、“更更”,既可描摹雨声,又增强了词的音乐美感。

“窗外芭蕉窗里灯”句,烘托氛围。窗外的“芭蕉”在雨中发出阵阵的声响,仿佛每一声都在倾吐着一个“愁”字。而窗内的灯下,坐在一个不眠的“愁人”,人与影儿相对,更显寂寥,故曰“此时无限情”。

情曰“无限”,恐怕不止“孤独”这么简单,否则,作者为什么又感慨道“梦难成,恨难平”呢?

万俟咏,生于北宋末年,擅作新词,以诗赋著称,但与绝大多数有才之士一样,他屡试不第,常年漂泊。或许,本词即写于异乡的一个秋雨之夜。

这里的梦,可能是归乡之梦,又或许是及第之梦,但无论如何都是难以实现的。

由此,“恨难平”的原因,也容易理解了。

末句“空阶滴到明”,将人的心情与雨声浑融一体,营造出一种十分伤感、幽美、空灵的意境。

唐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中,有“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句子,很明显,万俟咏在这里直接借用了温词,表面都在说台阶空无一人,实际上在写听雨人空洞孤寂的心境。

到了南宋末年,一位优秀的词人也爱极了听雨,他在《虞美人·听雨》的最后,也化用了“雨滴空阶”的意境,写道:“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个是唐末的温庭筠,一个是北宋末的万俟咏,一个是南宋末的蒋捷,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也各异,但在某个情境中的心境却是相通的,而古诗词正是其中的“灵犀”,或许这也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互动

附正体《长相思》词谱(中表示可平可仄):

中中平,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请以“秋雨”为主题,填一阕长相思,要求押万俟咏所用的韵,词中八庚九青十蒸可通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