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郑板桥的三位“母亲”_板桥-郑板桥-继母-乳母-抚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语言文字报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郑燮(1693—1765),号板桥。他有三位母亲:生母、继母与乳母。郑板桥三四岁时,生母汪夫人因病去世。不久,其父娶继室郝氏。板桥十四岁时,郝夫人又去世。康熙六十一年(17

郑燮(1693—1765),号板桥。他有三位母亲:生母、继母与乳母。郑板桥三四岁时,生母汪夫人因病去世。不久,其父娶继室郝氏。板桥十四岁时,郝夫人又去世。康熙六十一年(1722),板桥三十岁时,父亲也去世了。板桥于穷困窘迫中作诗七首,号《七歌》,以悼亲述怀。第二首就是怀念生母的:

我生三岁我母无,叮咛难割襁中孤。

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还相呼。

儿昔夜啼啼不已,阿母扶病随啼起。

婉转噢抚儿熟眠,灯昏母咳寒窗里。

呜呼二歌兮夜欲半,鸦栖不稳庭槐断。

郑板桥的继母郝夫人也很贤惠,她抚育板桥,视如己出。正是有了继母的辛勤付出,少年郑板桥才“不复忧饥寒”。回忆自己当年少不更事,还曾因“饭少”而与继母“触抵”,愧恨懊恼之情,致使作者因“悲酸”而涕泗横流,这第三首怀念继母的诗,亦令读者为之动容:

无端涕泗横阑干,思我后母心悲酸。

十载持家足辛苦,使我不复忧饥寒。

时缺一升半升米,儿怒饭少相触抵;

伏地啼呼面垢污,母取衣衫为湔洗。

呜呼三歌兮歌彷徨,北风猎猎吹我裳!

郑板桥的乳母费氏,原先是其祖母蔡太夫人的一个贴身丫环。板桥生母去世的那一年,又碰上大灾荒,费氏辛勤服役,毫无怨言。她与自己的丈夫、儿子住在外室,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即每天与自己的丈夫儿子在外面吃过简单的饭菜后,就进来服侍蔡太夫人与小板桥。每天早晨,她都要背着小板桥到集市上,用一文钱购买一块饼回来,放在板桥手中,然后再操持其他事务。有时候偶然得了鱼肉瓜果,费氏都先让小板桥吃。后来费氏的儿子做了官,屡次接老娘去养老享清福,可是,费氏为了照顾蔡太夫人、抚育小板桥,坚决不答应。直到乾隆元年(1736),四十四岁的郑板桥考中了进士,费氏才高兴地说:“我抚育幼主人成了名,儿子又做了八品官,还有什么可懊恨的!”第二年,费氏无疾而终,享年76岁。悲痛的郑板桥作了首《乳母诗》予以悼念:

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

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

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

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其时,刚刚金榜题名的郑板桥尚未摆脱穷困潦倒的境况,更何况,即使能够取得“食禄千万钟”的高官厚禄,能够报答得了当年“饼在手”的抚育之恩吗?

郑板桥于诗、画、书法皆有成就,号称“三绝”。他是江苏兴化人,晚年居住于扬州,以卖画为生,尤其擅长画兰花、墨竹、怪石。无论绘画、书法,他都明码标价: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意思明明白白:我画竹的成本可不小,六尺高的画纸得花三千文铜钱,比买真正的竹子还贵得多呢,您可别喋喋不休地跟我攀交情、谈友谊,不把现银拿出来,我是不会动笔的!

这篇所谓的“笔榜”——即卖画启事,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其时,板桥先生已是六十七岁的老人了。看来,以“难得糊涂”著称于世的一代名士郑板桥,不但有诗书画“三绝”,更是位幽默大师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