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因“一句诗”而千古留名的潘大临_满城风雨-一句-重阳-一首-诗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古诗词赏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原标题:因“一句诗”而千古留名的潘大临近来,诗友们的创作热情高涨,留言中不少优秀作品频出,诗词君很是欣慰,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写诗!前天,诗词君推送了苏东坡的一首送别词《蝶恋

原标题:因“一句诗”而千古留名的潘大临

近来,诗友们的创作热情高涨,留言中不少优秀作品频出,诗词君很是欣慰,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写诗!

前天,诗词君推送了苏东坡的一首送别词《蝶恋花》,写赏析时,诗词君按耐不住心中的欢喜,好几次都跑偏了道,一个是老实得近乎迂腐的学生,一个是生性诙谐有点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老师,这一对师生在一块,想想都好笑。

今天,忍不住再来说说潘大临。

毫不起眼的名字下,其实掩盖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一句诗”人。

前天,在介绍潘大临的语段中,诗词君写道:

潘大临是湖北黄州人,擅作诗,也有不少佳句,可因为家境非常贫寒,他的才情很难施展出来。一天,好友谢无逸来信问他,近来可作新诗否?潘大临回信道:佳句写了不少,只可惜大都被这“俗氛”所“蔽翳”掉了。昨日,忽闻风雨声,诗兴大发,准备来一首题壁诗,刚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催租人悄然而至,我的诗兴也就荡然无存,所以只寄给你这一句诗。

故事并不是瞎编的,而是源于宋代 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原文是这样的:

黄州潘大临工诗,……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再后来呢?潘大临交了租税,有没有继续写下去?

没有。然而,这孤零零的一句诗却流传开来,还激起了不少人的续诗激情。

首先是潘大临的好友谢无逸。潘大临去世后的一个重阳节前四日,突然风雨大作,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谢无逸想起了好友的残句,便写了三首《补亡友潘大临诗》:

这三首七绝表达了对好友的哀悼之情,也借以抒发自己年华渐老、孤苦无依的感伤情绪。

其次是潘大临的好友吕本中。吕本中有感于谢无逸的诗作及其遭遇,也作了两首绝句:

这两首诗算不上续诗,只是借用了潘大临的残句。但这并不说明吕本中对此不看重,他曾评价道:“‘满城风雨近重阳’,文章之妙至此极矣”。可见,吕本中对此句可算是推崇备至了。

另外还有著名诗人方岳。重阳节那天,方岳尚处旅途之中,他突然想起潘大临的诗句,凄然不已,于是留下一首《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之句》:

到这里,续诗并没有断绝,不但出现了律诗(如南宋韩淲《风雨中诵潘邠老诗》),还有很多人将其填到词(如赵长卿《蓦山溪·忆古人诗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因成此词》)中。

直到清朝,文人雅士依旧兴致勃勃地续作。一位叫虞景璜的举人写有《风雨近重阳》:

不知何时,“满城风雨近重阳”、“满城风雨”都变为成语,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

到今天(2018年11月28日),重阳节早就过去了,可我们还在讨论这句诗呢。

接下来,该诗友们大显身手了,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首句,续一首绝句或律诗。

平起首句入韵格式,即(平)平(仄)仄仄平平,以下三句分别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部为“七阳”,不要弄错韵。(红字为韵脚)

另外,《江城子》首句与此句的格律也相符,感兴趣的诗友续填一首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