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日常消毒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冬季口蹄疫的预防措施_口蹄疫-环境-相对湿度-排毒-病毒-潜伏期-卫生消毒



核心提示: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

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多种血清型,每一种血清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许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保护,所以,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属于我国重点严格控制的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在夏天高温季节发病少,即使偶有发生也很少出现长距离空气传播;低温季节,在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且风速适宜时,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同时,也易发生流动性传播。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猪场工作人员、工具设备和运输车辆发生扩散。

本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出现症状24小时后即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及骨髓可带毒一个月以上。

口蹄疫病毒特性:

不耐热:在37℃环境下仅可保持传染性2小时以上,60℃即灭活;在4℃环境中可存活数周。

不耐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上,病毒相当稳定,相对湿度40%以下,病毒迅速崩解。

不耐酸碱:酸性环境;达到灭活90%条件,在PH=6.5环境下时,需要14小时;在PH=5.5环境下时,仅需要1分钟;而在PH=3时,病毒瞬间灭活。碱性环境:PH>9.0上,迅速灭活,1%-2%氢氧化钠或者4%碳酸钠环境下1分钟即可灭活。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