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健康教育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市一模式”的医联体_杭州市-诊疗-基层-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市一医院(总院)外景市一医院马胜林院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管理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马胜林院长说,“在2000年,我们就开始探索医联体模式,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先后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钱江新城院区)、杭州市肿瘤医院(吴山院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城北院区)、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五云山院区)、浙江萧山医院(萧山院区)、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瓶窑院区)、杭州市大江东医院(大江东院区)组建起

核心提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市一模式”的医联体-医院,杭州市,医疗,基层,诊疗,集团,服务,共同体,会诊,模式,资源,院长,专科,杭州,建设,外科,富阳,分级

市一医院(总院)外景

市一医院马胜林院长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管理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马胜林院长说,“在2000年,我们就开始探索医联体模式,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先后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钱江新城院区)、杭州市肿瘤医院(吴山院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城北院区)、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五云山院区)、浙江萧山医院(萧山院区)、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瓶窑院区)、杭州市大江东医院(大江东院区)组建起紧密型的医疗集团,并通过心脑血管病诊治中心、癌症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学科(群)建设,整合各院区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人才资源双下沉

2013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托管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拉开了市属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序幕。

马胜林院长说,其后,市一医院集团以全面托管、重点科室托管和专科托管等各种形式,托管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余杭区良渚医院、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淳安县中医院、淳安县妇幼保健院、富阳二院、余杭区中医院、大江东医院等9家县级医院,并与上城区、下城区、大江东等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紧密合作协议,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有的“8+X”模式推动了杭州市内医疗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双下沉。

在这个背景下,依托市一集团总院的学科与品牌效应,各个基层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搭建起专科诊疗中心。比如,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瓶窑院区(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成立市一医院集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瓶窑分中心、良渚分院设立市一医院集团创伤救治中心。同时,11家地区医院纳入市一胸痛中心区域救治网络系统,基层医院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上有了“靠山”,1例来自集团梅城分院(建德二院)的急性心梗患者,从送达市一急诊室到血流开通,时间仅仅花费25分钟,比常规抢救要求的90分钟,整整缩短一小时。

此外,打造基层医院的特色专科与医院品牌,也是医联体的“市一模式”下重点推进的工作。浙大市一眼科在今年正式与下城区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精准转诊,开启新的转诊模式。

“在市一的帮扶下,医院打破原先大内科、大外科的格局,对整个学科框架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从浙大市一下派到余杭三院担任院长的袁春锋说,托管后,余杭三院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内科、肾内科7个内科专科病区独立建科,并开设专科门诊;外科独立分科为外一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肛肠外科医疗组)、外二科(疝与血管外科)和泌尿外科。“专科专治”这一新的诊疗模式形成,不仅排除了内、外科泛泛而看的医疗安全隐患,还对专科医生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医联体的“市一模式”下,各个基层医院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医疗运行等制度规范上逐步与市一总部接轨,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努力突破陈旧观念的阻碍和束缚,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员工评价体系,使医院学科框架日益完善,整体运营效益得到不断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发展自信心日益增强,为基层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重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

市一医院集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把力量凝聚到“健康杭州”的建设上来,不断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为推进分级诊疗打好基础。

不久前,市一医院集团医联体院长会议如期举行,会上,各医联体单位分别汇报了医院今年工作情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的工作思路,热切交流在医改大潮中如何勇立潮头,提高服务能力,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作出探索和实践。

会上,马胜林院长说,为扎实、有序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医院专门成立医疗资源下沉办公室,以加强与各医联体单位的对接,通过专人管理和服务,与中心主任、管理者、全科医生面对面沟通,实地了解基层医院的需求与困难,制定符合实际的帮扶举措。提高医联体工作实效,最根本的,是重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把群众的获得感“提上来”。

“患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马胜林院长说,“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仅2017年一年,集团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专家就达到346名,其中管理人员21名,专业技术人员327名,9人担任基层医院院级领导。专家们在基层医院参与门诊坐诊、住院病人管理、讲课与查房、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以及带教等等,既把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也把技术留在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完善远程医疗制度,健全远程医疗中心

市一医院集团的远程会诊实现医联体远程医疗全覆盖,以市一为核心,上联纽约长老会医院视频会诊,下串医联体内医院,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等服务,开展“沃森诊室”云诊室,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足不出区域就获得上级及国外先进医疗。

9月初,我院开展了远程会诊新模式,远程会诊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基层医院的疑难病例,还将总院专家的诊断思路、临床思维带给了基层医院,将远程医疗与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带动整个医联体单位发展。这种远程医联体服务包括使总院、集团内分院、医生、患者四方联动,在解决基层群众难以享受医疗资源问题的同时,实现对基层医院的帮扶,提高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健共体建设模式

11月初,富阳区人民政府与浙大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浙大市一医院将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建立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五维共同体”,共同探索更高层次、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健康杭州建设。通过“1+1+6”医疗合作新模式,即“市一医院+富阳分院+6家社卫中心”服务链,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城市三甲医院”的无缝隙诊治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化。

九十五年砥砺前行,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沉

马胜林院长说,“双下沉、两提升”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沉,城市医生服务基层群众的关口前移,使长期固化在城市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流动,对分级诊疗体系的加快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医联体的“市一模式”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城区、下城区以及大江东产业区的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实现医学影像会诊、心电会诊、消毒供应、慢病联合诊疗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和同质化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满足城区一体化医疗服务需求,而且超声影像、心电图、CT、MRI等检查项目在社区即可预约市一的检查时间,充分实现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共通共享,方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一体化的诊疗服务。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福缘巷的小院到学士路的病房,从平海街的门诊楼到18层的智能化医疗综合大楼,从最初的浙江省立杭州传染病院到现在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到2018年,市一医院已服务杭州市民95个春秋。”马胜林院长说,在新的一年里,市一医院集团将在目前已构建的“8+X”基础上,根据“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要求,深入探索并不断完善医联体内部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联体医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将精细化管理作为常态化,实现医联体双方达到“共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供稿)

(责编:许晓华、杨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