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婴幼健康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孩子为什么会挑食_挑食-香菜-肠道-基因-某种-食物-父母-



核心提示:宝宝在添加辅食后,会多了一项毛病,那就是挑食。其实挑食每个人都会有,只是轻重的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挑食?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在添加辅食后,会多了一项毛病,那就是挑食。其实挑食每个人都会有,只是轻重的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挑食?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在添加辅食后,会多了一项毛病,那就是挑食。其实挑食每个人都会有,只是轻重的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挑食?一起来看看吧。

挑食,一直以来被中国的父母认为的坏习惯,也是一件令万千父母头疼的一件事。自己小时候,会因为挑食被父母骂,当自己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也开始这样要求孩子。

一旦遭遇孩子的反抗力量,父母便会想尽办法,也要逼着孩子把这些东西吃下去。如,不吃就长不高、会营养不良等等。

可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办法。从长远来看,能够解决孩子不挑食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父母如何处理孩子挑食这件事,处理的就是对的吗?孩子适当的挑食真的就不能忍受吗?

其实,不管是哪一代父母,都对孩子挑食这件事过度关注了。父母总是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吃某种食物,这些做法只是在解决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父母们以为的“挑食”,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

动不动拿营养不良来忽悠孩子吃某种食物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在如今物质丰富的环境下,我们见到的那些营养不良的孩子,其致病原因大多都是身体的消化、吸收系统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因为挑食。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人们为什么会挑食?

和爱玩一样,挑食其实也是人们的天性。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在发现火之前,人们还是吃生的食物。渐渐的就发现,这些食物并不是那么的可口。于是,在发现火之后,人们开始吃熟食,再之后,变换食物烹调方法,使用不同的调味料。

在这个不断地尝试的过程,人们逐渐地去发现哪些东西不能吃(有毒),哪些东西能吃,能吃的东西怎么处理更好吃等。经过漫长的演变,人们的餐桌上才会产生这么丰富的食物。

当然,虽然人们对吃的食物有一些共性。但是,每个人吃东西也会有一些差异。比如,有些人吃小龙虾就过敏,这些现象在人群中也是相当普遍。

生活中也常见这样的现象,当你去餐馆点餐的时候,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要葱姜蒜、不要香菜等,这也就意味着这位顾客不爱吃这些调味料,也就被意味着“挑食”。于是就产生了“我们不一样”。

据相关研究,如果父母不爱吃某种食物的时候,相关的基因也会遗传给孩子,因此,孩子不爱吃某些食物也是被基因“所累”。这事还真怪不得孩子。

如果父母不爱吃香菜,其“香菜基因”在孩子身上完全表达,那孩子就也不爱吃。反之,如果“香菜基因”在孩子身上表达成隐性,孩子特别爱吃香菜,但孩子对于香菜的兴趣也就很一般。

人们是否喜爱香菜,其实只是遗传影响食物偏好的一例,此外还有很多的食物的喜好受到基因的影响。比如,对于肉类、瓜果、蔬菜、甜品的喜爱与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基因决定的。

当然除了先天的基因影响,孩子挑食与否,还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塑造。一般来说,0-6岁的孩子或者在家或者在幼儿园,他们还没有独自选择食物的权力,因此,孩子喜欢或者讨厌一种食物,基本上都是由父母或者幼儿园的影响。

某种程度上,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大人们的映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南京市1100余名3至6岁的儿童,孩子和其监护人同样挑食比例达到了20%。而正常饮食组,监护人和孩子同时挑食的比例仅有10%。大人不爱吃鸡蛋和牛奶,其子女大概率同样不喜欢。

0-6岁的孩子还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因此,孩子会把父母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榜样。孩子从最初的模仿,到逐渐地把这些喜好形成一种习惯。父母不吃某种食物,孩子也就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孩子可能就会觉得这种食物不好吃。

当然,你能养成今天的饮食习惯,其实和你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人们的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时离不开肠道菌群的,

由于食物消化吸收中需要肠道细菌的参与,所以说细菌是消化吸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肠道细菌没有建立好,食物当然就不能很好消化而被吸收,这样在人体内自然就会引起过敏反应。

有益菌的增加就是使不太健康的肠道菌群逐渐恢复健康,它可以通过刺激肠道细胞间的树枝状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肠道成熟,与此同时又刺激了全身免疫系统的成熟。这个过程正好可以抵抗导致过敏出现的途径。

长期比较固定的的饮食习惯,让每个人的肠道都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态。于是这也就间接解释了,有些人“千杯不醉”,因为爱喝酒或者海量的人在长期的饮酒过程中,体内已经产生了用来分解酒精的酶。而没有喝酒习惯的人,没喝几杯就醉的不成样子了。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微生物群落并不是被动接受人体摄入的养分,而是会向肠道释放信号分子,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大脑的食物选择决策,进而让人类吃下它需要的食物。

于是,你每天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肠道菌落其实是有很大影响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从幼时就被塑造。小时候和父母吃一锅饭,往往形成了相似的肠道菌群,进而形成了相近的口味。所以,如果你的父母讨厌海鲜,那你也很可能加入抗议海鲜的队伍中。

挑食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孩子的成长史,其实就是和挑食行为的斗争史。蒙台梭利曾经就表示,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吃下多元的食物。可是,岁月变迁,这么多年过去了,网上咨询孩子挑食怎么办的问题,比比皆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挑食现象是非常普遍的。2012年,深圳市的10138名学前儿童中,58.4%的人有挑食行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研究者联合发现有82.4%的儿童存在挑食问题。

当然,说起挑食的危害,学术界其实早有定论。挑食儿童体重不达标的风险是不挑食儿童的2倍,城市中有5%~6%、农村有10%~12%的儿童因之出现体重不增。

除此之外,挑食是导致儿童患上严重疾病的重要因素。营养性缺铁贫血是中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而对4~6岁儿童的贫血状况调查分析发现,挑食是儿童贫血的原因之一。

这些研究的数据确实是比较骇人听闻,但是很多家长是过分解读了这项报告。家长们往往认为不吃某种食物就是挑食,挑食就会发育不良,甚至患病。

其实,不必过度担心挑食。因为即使给你多种菜品去选择,你也不可能把每样菜都吃,因为你的食量是固定的。自助餐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会面临多种食物,但是你真正吃进肚子里的也只是你最喜欢吃的而已。

其实孩子本身就是一个营养大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本身想吃的东西本身就在满足自身的身体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饮食就会趋于平衡,自动维持营养均衡。有个患有佝偻病的小孩子靠一直喝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油,痊愈后再没复发。仅有3%的儿童是重度挑食者——只能接受几种食物。只要没到这个程度,所谓的挑食并不能直接导致营养不良。

所以,不要看到孩子不吃某种食物,就把他定性成挑食儿童。因为作为杂食性动物,人的食谱太广了。比如说,不吃鸡蛋确实会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但吃肉和豆类,同样能补足人体的蛋白质需求。就算偶有某种元素缺乏,也能吃点微量元素片补回来。

怎样培养不挑食儿童?

尽管大多数时候挑食并不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危机,但是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还是非常值得的。

本身世界就是多样化的,所以,在孩子年少的时候,能接触到的东西越多,对以后的世界观的养成是非常有好处的。

孩子在幼儿时期,接触到的食物种类越多,越能促进他对世界的认知感。

研究发现,进食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蔬菜鲜脆、辛烈、清苦的诸多滋味,与幼儿形成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拒绝蔬菜的幼儿常常有拒绝接受周围环境的倾向。就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性格,父母也要帮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一个不挑食儿童呢?

父母要尽可能的丰富食物类别,在幼儿时期,时常的更换种类,如这一餐提供西红柿、下一餐可以提供黄瓜等。让孩子建立对瓜果蔬菜的认知感。

一项研究中,婴儿一开始只能吃三十克蔬菜,但吃了五到十次后,他们熟悉了蔬菜的味道,单次摄入量足足翻了一倍。

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较少挑食,原因就在于父母有条件稳定提供多元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喜欢苹果,父母能买到十种替代的水果,总有一种能让孩子意识到水果的美味。吃的次数多了,孩子自然不再排斥水果。

父母不但要树立不挑食的好榜样,而且要为孩子灌输正确的饮食观念。很多幼儿不喜欢吃山药,原因竟然是“山药中有‘药’,我不喜欢吃药”。一位一线幼儿教师解决挑食问题的秘方就是:“给孩子们开展健康教育课程,让他们认识到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健康功效,吃了可以长得更高、更漂亮”。

然后,想让孩子不挑食,就要尊重他们的特性。学龄前,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坐下来半个小时吃饭,远不如跑出去四处寻索有吸引力。当不得不坐下来进餐时,孩子们也会把吃饭变成一场探险——用手把玩食物。但在不少家长眼中,这种正常的做法无疑于不好好吃饭,万万要不得,便厉声喝止。

事实上,打断这种做法,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接受食物的过程。用手触摸,与食物做游戏,是幼儿熟悉并增加食物摄入的必经之路。

正因此,采用互动式游戏让孩子减少挑食行为成了医师心仪的疗法。家长们同样可以用做游戏来鼓励孩子不挑食。

最后,当孩子挑食时,大人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做的菜对幼儿来说太难吃了。对孩子来说,美味的健康食物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少调料、轻口味,宜蒸、煮、炖,忌炸、烤、煎。

同时,苦味和酸味是美食殿堂中不可或缺的风味。但相比成年人,儿童缺乏对这两种味道的鉴赏经验,很难容忍,更不用说提起兴趣。

要是做到这些,孩子还有不喜欢吃的食物,那就随他们去吧。毕竟,九成大人都存在挑食现象,也没见他们为了健康,要求自己多吃水果蔬菜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