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健康教育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让骨折康复从“毛估估”走向精准_测力-行装-骨折-毛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健康报网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无论是骨盆、髋臼还是下肢骨折的患者,手术后往往都会问医生一句话:“我回去以后该怎么走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如何让骨折患者康复从“毛估估”走向精准?日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教授团队借助智慧医疗手段,研发出一套“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这张智慧助力“康复处方”,让患者明明白白康复,踏踏实实走路。老王是一个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3个月前,带着一张近乎完美的片子出院了,但如今却满脸颓丧地回来了

核心提示:让骨折康复从“毛估估”走向精准-负重,患者,康复,测力,骨折,行装,毛估,骨科,走路,智慧,医生,老王,精准,信息,岁出,用力,步幅,无线传输,走向

  无论是骨盆、髋臼还是下肢骨折的患者,手术后往往都会问医生一句话:“我回去以后该怎么走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如何让骨折患者康复从“毛估估”走向精准?日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教授团队借助智慧医疗手段,研发出一套“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这张智慧助力“康复处方”,让患者明明白白康复,踏踏实实走路。

  老王是一个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3个月前,带着一张近乎完美的片子出院了,但如今却满脸颓丧地回来了。在复诊过程中,老王反复强调也都有按要求康复训练,但医生却发现他走路的步幅很小,脚步很轻。“当时我就把手放在他的脚底,让他从上面走过去,确实发现他的踩踏力度很轻,显然没有达到负重练习的要求。”张长青表示,负重对下肢的康复十分重要,患者由于过于谨慎,不敢用力踩,所以这个骨头一直得不到负重的训练,无法生长。而在另一边病房里,一位30岁出头的壮小伙却因为过早负重、过度用力,“踩断”了用于骨折固定的钢板。

  “负重”是最具有骨科特点的康复指标,以往患者接收到的医嘱往往是“拄着拐杖,脚可以点点地了”“目前可以负重15公斤左右”……但落到具体执行中,“点点地”是多大的力?负重15公斤怎么实现?患者难以把握,也就无法正确执行。

  为了把量化的指令明确传递给患者,张长青牵头、朱振中博士作为课题骨干,联合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及国内多家企业共同完成“无线传输测力型助行装置及负重信息采集系统”。助行器加装智慧负重系统后,患者只需将手扶在上面,再穿上具有无线传感功能的测力鞋,即刻实现双向可视化康复负重训练。团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科学、精确负重康复计划。通过医患信息平台,患者在家就可以完成专业的个性化康复。同时,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将通过远程系统上传后台,由医生进行评估、反馈。(特约记者 杨静 通讯员 顾卓敏)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