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健康教育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风康复五大困惑_代偿-康复-困惑-患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卒中患者的病后康复训练极为重要。但临床发现,患者和家属对神经康复的错误认识和困惑不少,也因此导致了一些卒中后遗症的发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就患者最常见的5个困惑进行解答。困惑一:康复治疗可有可无?长期卧床患者如不及早进行床旁肢体活动训练,肌肉就会萎缩,关节挛缩变形,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生,引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吞咽、二便等全身功能训练,治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一位65岁女患者右侧脑出血、左侧偏瘫半年

核心提示:中风康复五大困惑-康复,运动,患者,功能,恢复,代偿,困惑,训练,肢体,治疗,肌肉,康复训练,偏瘫,训导,异常,神经,损伤,模式,脑细胞,挛缩

卒中患者的病后康复训练极为重要。但临床发现,患者和家属对神经康复的错误认识和困惑不少,也因此导致了一些卒中后遗症的发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就患者最常见的5个困惑进行解答。

困惑一:康复治疗可有可无?

长期卧床患者如不及早进行床旁肢体活动训练,肌肉就会萎缩,关节挛缩变形,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生,引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吞咽、二便等全身功能训练,治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一位65岁女患者右侧脑出血、左侧偏瘫半年多,服用各种药物均无明显效果,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为她制订了详尽的综合康复方案,采用创新的神经训导康复方法,训练其脑损伤区周围正常脑细胞发挥功能,增强脑细胞发放到瘫痪侧肢体每块肌肉的信号强度,启用备用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紊乱的运动程序并重新固化,使大脑重新恢复支配肢体运动功能的能力。患者按照编排的体能和职业训练方法增强肌力,采用物理治疗缓解头晕、面部麻木、关节肌肉疼痛、便秘、胃炎和胸闷等症状,较快恢复肢体功能。

困惑二:病史超半年,康复就无效了?

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连接在人一生中不断变化。脑运动区某部位损伤后,周围正常细胞则有与损伤区下位神经细胞连接、发挥功能、取代损伤细胞的趋向,称为潜能或代偿功能。病后时间越短、代偿强度越大,反之就越小,因此尽早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病史越长,累积的代偿作用就越大。因此,即使病史再长,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仍然有效。康复训练的疗程用时较长,以3~6个月为宜。中枢神经损伤后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康复方法正确,仍有恢复功能的可能。

困惑三:恢复运动功能,靠手术、吃药、针灸和按摩就可以吗?

在脑梗塞、脑出血发作急性期内采用药物等方法治疗,改善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以防止脑细胞坏死或使尚未死亡的脑细胞恢复功能,能使患者暂时丧失的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如3个月或半年以上,吃药无法改善运动功能。恢复运动功能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就像学习骑自行车和游泳一样,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际训练来实现。吃药、打针、针灸、按摩等都比不上康复练习的效果。

困惑四:恢复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走得越早,效果越好吗?

许多中风、截瘫患者行走姿势异常,这是由于早期自身能力不够时过早下地练习行走,瘫痪肌肉的作用被迫由周边肌肉或身体姿势所代偿的结果。这样走得越多,姿势越不正常,久而久之就形成异常的行走运动模式并逐渐固化,给以后的康复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对于这种患者,在神经训导三阶段康复疗法中的第一阶段(1个月左右),要禁止其步行,而是先坐轮椅,来降低异常运动模式在脑内的兴奋性,为恢复正常运动模式奠定基础。

困惑五:自我锻炼越多,效果就越好吗?

病人可在家中进行自我锻炼,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不懂得科学的训练方法,又缺乏专业康复训练设备,容易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如偏瘫患者中常见的腿划圈和拖拉步态等。所以,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是有必要的。有资料表明,中风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够生活自理,30%的患者能恢复轻松的工作。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不少急于尽早锻炼的患者由于方法不当,形成了异常运动模式或其他不良后果,延缓康复时间。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如早期适当的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预防关节挛缩畸形,并尽快过渡到中枢神经潜能开发和运动程序重建为理论基础、以主动运动为主的神经训导体系康复训练中来。

(责编:李轶群、杨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