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_招法-擒拿-匕首-技法-



核心提示:摘要:太祖拳创始于宋代,由部队练兵的实战招法创编而成,其中七十二把擒拿是太祖拳体系里,招法变化最多,最具实战性的一套擒拿功法,七十二把擒拿讲究因敌制变,一招制敌。本文将对七十二把擒拿中具有特色的“外掰筋”一招,通过实战分析,及物理学、人体力学等对其进行科学的阐释。1.太祖拳及其特点太祖拳自宋代以后广泛传播于河北蓟县一代,拳法由四路母拳构成,分别为:飞龙拳、飞虎拳、观音拳及太祖拳,在战法上可分为:上路为搂、打、挡、封,下路为踢、弹、扫、挂

原题: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文
词频:擒拿,匕首,手腕,技法,招法,旋转,左手,右手,实战,快速,准确,拿住,敌人,站位,身体,利刃,关节,以弱胜强


摘要:太祖拳创始于宋代,由部队练兵的实战招法创编而成,其中七十二把擒拿是太祖拳体系里,招法变化最多,最具实战性的一套擒拿功法,七十二把擒拿讲究因敌制变,一招制敌。本文将对七十二把擒拿中具有特色的“外掰筋”一招,通过实战分析,及物理学、人体力学等对其进行科学的阐释。


1.太祖拳及其特点


太祖拳自宋代以后广泛传播于河北蓟县一代,拳法由四路母拳构成,分别为:飞龙拳、飞虎拳、观音拳及太祖拳,在战法上可分为:上路为搂、打、挡、封,下路为踢、弹、扫、挂。讲求实战,招法狠猛,身法迅速敏捷,好似鹰翻、狗闪、兔滚、猫蹿。太祖拳中最具实战性,且招法灵活多变,以弱胜强,出手便能迅速制服敌人的拳术当属七十二把擒拿。


2.七十二把擒拿之“外掰筋”解析


七十二把擒拿为徒手搏击之妙法,其徒手搏斗不是靠蛮力、拙力,而是凭借睿智与完美的技术相结合,擒拿招法主要有刁、拿、锁、扣、扳、点、缠、切、拧、挫、旋、卷、封、闭。临战时仔细观察敌情,因敌制变,合理安排战略战术。擒拿技法一旦出手就要做到准、快、稳、狠,通过准确的技击方法快速制服对手。


七十二把擒拿讲究以静制动、一招制敌,在战略上智取为主,不可力抵,动必有据,有理有节,切忌妄动,盲动,其中尤以空手夺利刃为妙,有夺棍、夺匕首、夺刀、夺斧、夺剑等实战招法,且各招法变化多端,不拘泥于形式,完全依据实战经验而来。


2.1“外掰筋”的实战应用


外掰筋是七十二把擒拿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招,可应用于近身博斗的摔法及拿法中,在实战中,尤以空手夺利刃见长,下图1~5便是应用“外掰筋”夺匕首的演示图。


外掰筋招法适用于徒手夺短兵器,从图1~4中可见本技法可分为四个步骤:一、挡刀;二、刁腕:三、转身别步;四、挫腕夺刀制敌。这四个步骤既分工明确,又配合紧密,构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夺刀技法。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文



2.1.1挡刀


外掰筋技法第一步是“挡刀”,其目的是阻击敌人进攻,将敌人匕首阻挡在自己身体以外。挡刀在技法上包含站位与格挡两个关键要素。


站位方面:从图1中可见(为表述清晰,下文中将擒拿演练者称为“甲”,将持匕首进攻者称为“乙”),乙呈右弓箭步,用匕首平刺向甲腹部,甲呈左弓步状,用左手迎击将匕首挡住。此时于甲,用左手迎击最快捷有效,且当身法呈左弓箭步时,不仅能配合左手迎击,还在降低重心的同时使整个身形呈三角形状,从力学角度分析此时甲的站姿是最为稳固牢靠的,可更有效地将敌人的匕首挡住,同时最大程度地让身体要害部位远离匕首的攻击范围;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文



格挡动作方面:格挡的手法与部位最为关键。从图2中可见,有两种格挡方式:第一种是当匕首平刺过来时,甲用左手的掌根,果断快速地切向乙的右手腕处;第二种是当匕首平刺来时,双手交叉同时向下切,用双手掌根处切向乙右手腕处。挡刀环节中格挡的部位与时机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只有用掌根挡在乙左手的腕关节处才是最为有效的,因为乙的匕首是水平刺来的,甲格挡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当准确地击打到乙左手腕时,不仅可以化解乙平刺来的冲击力,而且如果格挡力量足够大,完全可以将乙的手腕震麻,甚至直接将匕首震落在地。但是如果时机把握不当,则会非常危险。格挡过早,有可能直接挡在刀刃上,对自己造成伤害;格挡稍迟,错过最佳时机,那么甲的左手将挡在乙右手的小臂至肘关节区域内,这样虽然可以缓解乙的平刺进攻,但是由于惯性作用,匕首的进攻方向会由水平转为斜向上,同样会刺到甲的手臂甚至身体。因此格挡的时机要把握得当,部位更要准确,力量要大。


第一步挡刀最为关键,当面临持刀强敌时,首先自己不要乱了阵脚,观察敌人的进攻形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身形站位,先把匕首挡在身体以外,控制其杀伤范围,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在技战术上,要保证站位稳固得当,挡刀时下手要果断精准,如果刀挡不住或者挡不好,自己受伤了,那么无论技术再怎么娴熟也将无用武之地。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文



2.1.2刁腕


第二步为刁腕,其目的为应用反关节技法,控制住乙手中的匕首,使其不能对甲构成威胁。如图3所示,在“刁腕”技法中,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甲虽然成功化解了乙的平刺进攻,但乙手中仍握有利刃,仍然可以对甲造成威胁。此时的手法为甲用左手拇指掐在乙右手手背的外劳宫处(如图所示),其余四指握乙手腕的鱼际穴处,然后甲用右手托住乙的右手掌根,五指握紧乙把持刀柄的其余四指,用双手合力牢牢地控制住乙的右手腕,之后甲顺势将左手逆时针外旋,右手配合左手应用擒拿中习腕的反关节技法,将乙右手反向旋拧,使其右手腕被拿住。这时乙由于右手腕疼痛难忍,已然落到进退维谷的地步。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文



第二种情况,如果第一步挡刀的力度与角度非常完美,完全可以将乙的匕首震落在地,此时的刁腕技法为,甲左手拇指顺势掐在乙右手手背的外劳宫处,其余四指牢牢掐住乙右手手心重子穴与鱼际穴处,当这些穴位一旦被拿住,乙的右手腕立即会感觉酸痛发麻并且无力,无法继续进攻。由于已将乙的匕首震落于地,再应用习腕技法时相对于第一种情况更加安全稳妥,因此第一步挡刀是至关重要的!


2.1.3转身别步


第三步为转身别步,通过前面两步的顺利进行,甲已将乙的进攻化解,并控制住乙手中的匕首,下面转身别步将开始反击,利用身法战胜对手。


由图4可见,甲首先将重心下沉,右腿向前上步,以右脚作为旋转轴线,身体带动双手快速逆时针旋转,同时左腿向后撤步,通过这种快速旋转造成极大的力量使乙被掀翻并重重地摔在地上。此时乙的右手已经被反方向旋拧了90多度,手腕已被反关节擒拿住;因而无论是否手存兵刃,乙已无力反击。此过程中,当甲快速旋转时,由身体的旋转带动手腕旋转,而乙仅是自己的右手手腕旋转,由于速度快,力量大,乙的手腕是无法承受这样大的旋拧力的,因此乙为了保护自己的手腕必须旋转翻腾起来(人体的自我保护本能)。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文



2.1.4挫腕夺刀制敌


第四步为挫腕夺刀制敌,如图5所示,此时乙已经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而且右手也被反关节拿住,但为不给其留有任何反击机会,甲需使用擒拿中的挫腕技法(如图a、b所示)。首先甲用左手将乙右手腕反关节拿住,然后用右手掌根处快速迅猛地向乙右手腕根处击打,此一掌不仅能将乙的匕首击落在地,同时兼有擒拿中分筋错骨之效,只要力度、角度准确,完全能将乙右手筋脉挫伤,使其完全丧失战斗能力。(图5)


之后,甲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一步的制敌方针。如果还存在其他敌人,那么甲将用右腿快速凶狠地蹬向乙的软肋处,使其丧失战斗能力:如若不存在其他威胁,甲可以左手继续拿住乙的右手腕,同时用右膝砸向乙的软肋处(如图c所示),且右手使出太祖拳绝技“黄莺掐嗉”,快速准确地掐住乙的咽喉。至此,“外掰筋”技法完整准确的展示完毕。


以上1~5图展现了应用“外掰筋”技法夺刀的完整过程,这个夺刀过程完美展现了中华武术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高超技艺。以弱胜强中的“弱”与“强”并非指甲的功夫不如乙,而是从临战角度看,乙比甲有兵刃上的显著优势,而甲则通过擒拿技巧的完美发挥,化解劣势并成功制服敌人。


武术讲求神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而力到。外掰筋的应用也是如此。实战时,甲的精力要高度集中,四个步骤需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因为空手夺利刃险之又险,如果一招不慎失手,则性命堪忧。外掰筋技法之所以能以小搏大,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甲通过身体的旋转将乙掀翻,从而将其制服。我们可以参考物理学中的有关概念,当甲的重心下降,以脊椎为轴线快速旋转时,产生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当这个巨大的旋转力矩传递到乙的右手腕时,他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住,出于本能的保护只有自己顺势飞出去,不然自己的手腕必被拧断。但是即使乙腾空翻出,其手腕仍被甲拿住,还会因倒地使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直至被完全制服。因此从科学角度观察外掰筋的取胜之道在于将人体的重力与旋转速度相结合,使甲产生的动能作用于乙的手腕。至此我们可以得出,即使甲的身型体重小于乙很多,只要旋转的速度足够大,角度准确,依然可以将乙掀翻在地,并将其制服,起到“牵一腕而动全身”的奇效。
太祖拳七十二把擒拿技法之“外掰筋”浅析-蒋江文



3.结语


从“外掰筋”的技法中不难看出,擒拿者经历了因敌制变、反客为主、以小搏大的过程,体现了我国阴阳转化的辩证思维。可以说,七十二把擒拿是一套完善的、理论与技法兼备的武术体系,是我国传统武术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们习练七十二把擒拿不仅是为了强身自卫,更要弘扬正气,惩恶扬善,践行武术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双修的人,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