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揭开太极拳推手神秘面纱:由闫芳推手视频所想到_推手-上有-揭开-神秘-



核心提示:前段时间,一段闫芳推手视频于网上播出,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国人尽知。央视大牌名嘴白岩松也发表评论,更有将闫芳逐出师门的郑重声明,以及向闫芳挑战的人……真是热闹之至;热闹至极!笔者以为闫芳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口诛笔伐者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出手太狠了呢?为什么偏要如此不计后果地穷追猛打,一棍子将人打死呢?追根溯源,闫芳似的推手并非个案,并非她首创,此前不只一次发生,只是没有成为众矢之的,没有引发这样的效应罢了。如白岩松所说;都是“熟

原题:揭开太极拳推手神秘面纱:由闫芳推手视频所想到的-杨志英
词频:推手,上有,技击,固定,训练,模式,师门,技巧,搭手,缺陷,技术,打手,功夫,神秘,破绽,双人,一进


前段时间,一段闫芳推手视频于网上播出,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国人尽知。央视大牌名嘴白岩松也发表评论,更有将闫芳逐出师门的郑重声明,以及向闫芳挑战的人……真是热闹之至;热闹至极!笔者以为闫芳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口诛笔伐者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出手太狠了呢?为什么偏要如此不计后果地穷追猛打,一棍子将人打死呢?


追根溯源,闫芳似的推手并非个案,并非她首创,此前不只一次发生,只是没有成为众矢之的,没有引发这样的效应罢了。如白岩松所说;都是“熟人间的游戏”,为什么结果境遇大相径庭呢?实际上推手并非像一些人想象得那么神秘、神奇,但是,的的确确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魅力。下面谈谈我对太极拳推手的浅知拙见。


推手,原名打手,自民国始逐渐易名推手。推手形式见于文字记载最早出自武禹襄长兄武秋嬴(1800~1884)《拳论》,文中写道:


“初学打手,先学搂按肘。此用搂(即捋),彼用肘(即挤);此用按,彼用搂;此用肘,彼用按。二人手不离手,互相粘连,来往循环,周而复始,谓之‘老三着’。”


很显然这是定步推手。李亦畲(1832~1892)在其“老三本”之一“自存本”《打手法》中记载了另一种推手方式:


“两人对立,作双搭手(即左手咬腕’右手扶肘,或右手咬腕,左手扶肘),搭手之足(左手搭手则左足,右手搭手即右足)在前,一进一退(进者先进前足,退者先退后足,至末步(即第三步),退者收前足成虚步,进者跟后足成跟步。换手时,搭腕之手不动,扶肘之手由上而换,如此进退搭换,循环不已。练发劲时,一般皆在应退步而不退时做准备。练熟后,前进、后退,都可化发。进用按挤,退用掤捋。”


这种推手方法叫做活步推手,一进一退各三步半。到了杨澄甫(1883~1936)时期,内容更加丰富,比如手法上有单、双手之分,步法上有定、活、顺、合、套步之别,从形式上有平圆、立圆、四正、四隅、大捋、大靠、乱踩花等。每一种都有固定模式,它是进行太极拳技击技能实战训练的一种双人对练法,属于从练习拳架到技击应用的过渡阶段,是学习散手的阶梯。它不戴任何护具,徒手进行双人模拟训练,练内功、练技巧,运用太极拳技术设法保持自身在各种状态下的平衡,同时寻找对方破绽,迫其失衡,从而将人发出或拋出。因而,我赞同姚继祖先生(1917~1998)在《武氏太极拳全书》中对推手的界定,他写道:太极拳推手“不许有抓、握、撕掠、箍抱、拿反关节,下肢不准用勾、绊、跌等动作,要求体现粘、连、黏、随的运动特色,舍己从人,力从人借,并以意导气,从而形成周身弹簧力将人发出。即使在运用拳或掌击发时,对方也不会有疼痛之感,被发之人可弹跳而出,而不致跌仆受伤。彼此功夫相近者在推手时要寻找对方的缺陷之处乘机发劲,要使被发之人心服口服,承认所发的劲是符合太极拳原理的”。


推手训练一段分为两个阶段:固定模式和脱离固定模式的灵活运用。固定模式先分项学习,不折不扣依照程序进行,互不打劲,只练习听劲、化劲技巧。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反复揣摩,熟练于心,力争从心知而达身知。尔后,一方给劲,故意露出破绽让对方打劲。给劲者,广府人称作“作桩儿”,其目的用以使对手训练听、化、发劲技巧。当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或称功夫,便可进行规则允许下的灵活运用,自由发挥,先同门,后不同师门下的友好切磋。一般点到为止,令对手心知 肚明则可,即便发力,也不会出现致伤致残的后果。所以推手是一种受严格规则控制的十分文明高雅的对抗,其技术十分精巧、精微、精妙,但绝不神秘。如果两人功夫差距大,水平低者很容易被对手所控制,身不由己,任人摆布。广府修炼太极拳者互相见了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摸摸劲儿”,于是,便推手。有时输贏只有当事者双方知道,旁观者很难察觉,何况外行呢?再者,为什么太极拳创始之初在广府称为“粘拳”“绵拳呢”?一则从外形上走架柔和舒缓,如同绵柳迎风;二则更主要的,如果与太极拳修炼者推手用力袭击时,犹如打在棉絮上一般,故称“绵拳”;三则推手演示,两人搭手不丢不顶,如鳔似胶,望之似将人粘住一般,故名“粘拳”。推手技术技巧由此也可见一斑。


至于说到闫芳推手视频,如果将自身缺陷、水平高低搁置不论,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这只不过是他们师徒之间的作桩儿表演秀罢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间会做出最公正的裁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