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道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支柱之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道教学家卿希泰教授在“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上,就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作出了具体的阐释。
卿希泰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实际上,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并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道教文化的合理思想将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方面提供借鉴。
 
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方面,道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便一直是道儒释三教一方面彼此互相对抗、互相斗争;另一方面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三教之间的相互对抗、相互斗争是表面的、次要的,而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则是实质性的、主要的。因此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马端临称它是“杂而多端”。唯其如此,所以许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留存下来,得以流传至今。
另一方面,在道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中国学术思想的领域来看,道教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元代的俞琰、杜道坚、张雨、雷思齐,明代的张宇初、赵宜真、陆西星,清代的王常月、李西月,当代的陈撄宁等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道教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儒释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内在融合与发展。
第二 ,从文学艺术领域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有非常深刻而突出的影响。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这种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中,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道教对文学的影响,不仅反映在题材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文体上。此外,道教对中国音乐、书画、雕塑、石刻、建筑等形式及其精神,均有重要影响。
第三 ,从科学技术的领域来看,道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道教为了实现其长生成仙的理想,从其开创时起,便十分重视修炼方术,试图通过各种方术,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客观上却在中国科学技术的有关领域积累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材料,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 ,从政治领域来看,道教的社会影响更为广泛。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是上层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服务,因而长期以来,道教均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另一方面,许多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曾利用道教作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并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发动起义的思想武器。由此可见,道教与过去中国上层和下层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五 ,从道德伦理的领域来看,道教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很突出。道教是一个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的宗教,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戒律和劝善书,包括功过格等,其中包含了许多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内容不仅对道教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它的各种劝善书,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深入到社会各阶层。
第六 ,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这些领域来看,道教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人生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道教徒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传统,历史上许多道教徒为了得道求道,自觉抛弃人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甘于恬淡素朴的生活,安贫乐道,刻苦磨炼,主动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同时,道教文化中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认为人的寿命可通过修炼得以延长,此种热爱现世、人定胜天的观点,既与佛教悲观厌世思想不同,又与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听天由命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它是鼓励人们积极征服自然、努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思想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深入人心,不能不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使人定胜天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此外,道教思想主张宽容、谦让,虚怀若谷,反对自矜、自足、自大、自伐,反对骄傲自满,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文化方面的兼收并蓄态度,融摄百家,像海纳百川一样,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胸怀,容易吸收各种先进文化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而且愈来愈繁荣昌盛。
第七 ,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方面来看,道家和道教文化所起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例如,我们大家都承认自己是黄帝子孙,这个思想的渊源,就和道家与道教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以黄帝为祖宗,这是家喻户晓的事。这个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它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越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除以上所讲七个领域之外 ,道教对民间的风俗习俗和民间信仰,也有重要的影响,如崇拜三官、灶神、城隍神、土地神、财神、雷神、八仙、妈祖等,都和道教有密切关系。
 
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在东方文化中,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这一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的道教文化,也必然会受到愈来愈多的人们的关注,产生其强大的吸引力,其中的许多合理思想,可以纠正当前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严重失误,值得西方文化借鉴和吸取,为全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
第一 ,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方面,道教文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个人名利,而在于尊道贵德,唯道是求。为了求道,必须保持恬淡无欲、归真返朴的思想,不为个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的私欲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操。如果人人都信守道教文化所倡导的人生准则,整个社会风气就将大大好转,人们的思想素质也会大大提高。
第二 ,在对待人际关系方面,道教文化则主张济世度人,强调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互助互爱,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道教文化主张实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义原则。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这些思想办事,就可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也可以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富国和穷国均能和平共处,整个世界自然也会得到安宁。
第三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道教文化则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主张人应当爱护自然,与大自然协调相处,顺应大自然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否则就将作茧自缚,必然危害人类自身。
由此可见 ,道教文化中确有不少救世良方,其现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
 
主讲人介绍:
卿希泰,道教学家,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1928年5月出生于四川三台县。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当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54年毕业。先后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宗教学研究》主编,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纲》、《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无神论史话》、《刍荛集》、《道教文化新探》、《中国道教》、《道教史》(合著)、《道教文化新典》、《道教常识答问》(合著)、《道教三字经注释》(合著)、《续中国道教思想史纲》。
 
作者:羽翮
 
中国国学网专稿 如需转载
请注明转自 中国国学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