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葛剑雄:透过地震审视人与自然(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6 人跟自然怎么和谐相处?   在灾害面前,人要顺应规律。比如现在不要轻易谈重建,必须得慢慢来,一部分地方是不宜重建的,要放弃;有些地方是可建可不建的,要看经济效益;有的地方是可以继续建的,要顺应环境的条件。   我们这些年讲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有积极的地方,但是片面理解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强调敬畏自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这是对的,但自然灾害面前,我们要不要努力逃脱呢?在容易有地震的地方,我们不要去生活和工作,实在不得已,如果这个地方有矿,可以人住得少一点。一些地方非得住人,周围可以开阔一点。所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要服从自然的规律,这是对的,但是一方面要利用这些规律,趋利避害。    现在想完全不影响环境,不改变环境,不破坏环境,这是不可能的。问题是要掌握一个度,但是最难的也是这个度。要掌握这个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要保证实行这个观念的必要的物质条件、科学知识。因为,前人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有他的积极地方,但是也有他的盲目性。比如刚才讲的,地震来了古人很害怕,从积极方面讲,他通过这个灾害,可能会反省,也没什么坏处。但是如果老是这样做,一些贫苦农民又没有得罪老天爷,你说他反省什么呢?    积极的方面就是利用它的规律,在它可以容忍的限度里面去积极活动,争取对人类有利的发展和变化。严格地讲,人从产生那一天开始就在破坏环境,不破坏行吗?人类建房子住,你总得改变环境。城市的出现更是人类巨大的进步,学会用火、用工具,哪一个人类的进步不是以破坏环境为前提的?现在城市化,世界上发达国家90%的人口在城市,中国40%左右,这个城市化过程中,你能不改变环境吗?    为什么以前问题不大呢?关键在于现代人掌握的技术水平、物质条件越来越强。可能你修一个水坝,相当于历史上一千年、一万年活动的影响。但也不是说从此什么都别动。我们可以跟世界上发达国家比较,但更要跟同水平的国家比较。有人说,美国都在拆坝了,你还在建坝。不要把一些人跟自然的问题混同于社会问题。比如刚才讲到,我也主张在一些地质脆弱的地区不要轻易地建设,包括建水库、水坝,但是我反对把水库移民拿出来说事。比如补偿问题,应该考虑,水电站无偿地使用国家资源,包括水,要不要把赚的钱返给原来水源地的居民?实际上这是内部分配的问题,这跟自然没关系。    这些问题其实不是人和自然的问题,是社会内部的问题。一方面,人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另一方面,在它规律容许的程度里去做出对我们有利的改变,但是这个度怎么把握,观念很重要。我们古代有很先进的观念,比如老子讲“道法自然”,这些观念有了,能不能正确运用呢?今天有些地方,联合国组织人来考察说不适合人居住,但是没有办法,一方面这些人迁到哪里去?第二,迁走了他们还会回来,还得改变他们的文化观念,他们才会迁移。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还是一句话,中国很难保证不再发生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地震,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尽我们人类最大的努力,加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提高的国力,还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举国上下同心协力的一种社会结构,加上我们学习国外的经验,我们是能够做到逐步减少以至消除地震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一直对人跟自然的关系、对未来的发展抱着一种谨慎的乐观。对待这些现象,我有八个字:不能无忧,不必过虑。    汶川大地震的余震还在发生,抗震还在进行,重建也在进行,在灾害面前,人要顺应规律。比如现在不要轻易谈重建,必须得慢慢来,我认为应该重新规划,一部分地方是不宜重建的,要放弃;有些地方是可建可不建的,要看经济效益;有的地方是可以继续建的,要顺应环境的条件。我也反对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现时现刻要完成某些行动,不惜一切代价。一切都得讲究代价,要科学地完成,千万不要把某一个目标政治化、口号化,否则在这个过程中,跟人们的热情、愿望形成反面的效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