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儒教在复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观察与思考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毕竟,儒教在中国人的心田埋藏很深,社会道德的重建,不能不回归本土资源。
  -朱宗震
  传统中国儒、佛、道三教并存,以儒教为先。儒教或儒学在西学东来后,受到了强烈的批判和冲击。科举制度的废除,新教育的兴起,使儒学的基础遭到破坏。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降,对科学与民主的诉求,更把儒学作为对立面进行猛烈的批判。解放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作为儒学的社会基础的家族制度,更被彻底摧毁。文化大革命中对儒学的全盘否定,对儒学的打击也达到了极点。凡提倡儒学,提倡中国本位文化者,则被一概认为是为反动的政治服务。对此,有学者甚至称之为传统文化的崩溃。对儒教和传统文化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和颠覆,造成文化精神的严重堕落和创伤,长时间无法得到修复。
  事实上,百年来中国人虽然一直在学习西方文化,但西方文化并不能取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牢牢地种植在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之中的。儒教的理想主义和权威崇拜,重义轻利的教条,一直为人们所遵循。而只要求儒生遵循的“存天理,灭人欲”,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全民的“狠斗私字一闪念”。“天下为公”的伦理观,均富的社会主义原则,得到社会各派的认同,传统和现代的连接十分明显。
  但是,儒教的传承和组织体系,的确被彻底打破了。
  本来,读书人都是儒生,都是读圣贤书的圣贤之徒。新教育发展起来后,尤其是国民革命和土地改革之后,读经在教育中的地位,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冲击。现在,在基础教育中,基本上不再存在。与儒教相表里的中国传统宗教活动,即祖先崇拜,也随着家族制度的破坏而难以存在和恢复。
  当代的许多学者更强调儒学的人文精神,非神学的入世思想。他们认为以伦理、政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缺乏神学宗教体系,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重视人伦,重视现世世俗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等思想,构成了中国的人文主义。
  蔡元培在一次演说中说:“吾国本无宗教,何必更有所提倡?但宗教在使人有畏惮,有希望,肯勇往作事。现不用宗教,必谋所以代之,则莫善于美术。盖宗教作用,不过使人置身利害死生之外,美术亦有此力量。”(黄炎培日记1917年 12月13日)
  蔡尚思先生本来也认为“儒学非宗教而起了宗教的作用”。但后来,他读了任继愈先生的文章,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对宗教特别有研究的任继愈同志指出儒教的特点说: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皇帝兼任教皇,神权与政权融合为一体,儒教的教义得以政府政令的方式下达。朝廷的‘圣喻广训’是圣旨,等于教皇的敕书。诏书开首必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始,皇帝的诏书同时具有教皇敕令的权威。……才觉我以前说的‘孔子不是宗教’,未免错了。”(《蔡尚思全集》末篇)
  学术界的争论,我们在此不加讨论,但儒学有宗教神学色彩也是没有疑问的。儒学中的“天”就不是自然,而是有超凡意志但没有形象的神灵。
  文革中不仅冲击了儒教,对宗教也进行了全面的压制。但现在,国家的宗教自由政策,使人民内心的宗教情结,重新得以抒发。国家鼓励宗教的健康发展,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说:“中国的宗教,特别是传统宗教中,蕴含着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谐、慈悲、中道、平等、均衡发展等观念,这些观念在提倡环保、推进和平等方面是有益的。”
  我在海外看到一份宣传材料,说中国的基督教的信徒有3亿人。或许这一数据失实,但各教堂做礼拜时,信徒爆满,却是事实。前几年我到寺庙参观,直观上只是香火很盛。最近,我到北京广化寺参观,适逢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不仅香客如云,而且有大批信徒正在登记皈依佛门。今年春节北京道教重地白云观祈福的人群达到了4.7万人之众。宗教生活组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个正常部分。
  但目前,儒教这个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似乎依然寂寂无闻。除了曲阜孔庙之外,全中国的孔子祭祀系统也不可能如佛教庙宇那样恢复。对祖先的年祭和周年祭祀、家族祠堂、中秋祭月等等,也很难恢复。祖先崇拜观念的存在,远远不如基督教和佛教信仰的虔诚。只有丧葬和清明扫墓,传统礼仪在某种形式下得到继承。新儒学和国学研究的兴起,似乎也只是一种学术活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大成立国学院,他说,这个建议是来源于企业界人士。现在有很多企业家认为,他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战略研究等,没有人文底蕴不行。
  不过,当前儒学的发展,其社会的意义恐怕更复杂一些。据我所知,河北徐水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就建了一个敬儒祠,中间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得意门生子路、子贡;两边一边是关羽、周仓,一边是岳飞、岳云。小学生的读经活动,在各地都有发展。而且,据报道,有些地方,包括上海,出现了由家长自愿组建的私塾,学生以读儒家经典为主,学习方法以传统的背颂为主。毕竟,儒教在中国人的心田埋藏很深,社会道德的重建,不能不回归本土资源。看来,儒学的复苏不仅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宗教的情结,值得社会学家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 儒教 复苏 学术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