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大师的标准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去年评选中国20世纪十大国学大师(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至今论声不绝,很热闹。 
    120万人投票选出十大国学大师,很有一些人发表议论,有的认为某一大师该入选而没有入选,有的则不同意其中一些人入选。原因就是对“国学”有不同的理解,对“大师”也有不同的标准。 
    首先,什么是国学?相对于洋学,而有国学,国学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中国学。但中国学包括哪些方面?当然应该包括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至于后来印度传进来的佛学算不算国学?有的认为不算,如张岱年撰写的《中国哲学大纲》就没有讲到佛学;有的认为佛学也算,因为佛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化了,成为中国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例如许多《中国哲学史》教材都有佛教的内容。中国人过的腊八节就是佛教节日,中国人因果报应观念就与佛教有关系,天下名山僧占多,到处有佛寺。旅游业发展起来,很多佛寺、佛像又得到重新修缮、扩建、重塑。佛教如果算中国学的内容,那么基督教算不算?它传入也已经几百年了,到处有教堂,也有许多信众,复活节、圣诞节也有许多人过。而在中国有影响的世界各国文化,如果都算为中国的国学,那就可能泛化,有滥用的嫌疑。一般地说,用汉字撰写的中国古代典籍,都属于国学研究范围,当然包括经史子集。有人提出这只是汉学,不是国学,因为还有很多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著作。汉语在国内叫汉语,叫普通话,叫国语,在国外就被叫成中国语。现在全国许多高校有中国语言文学系,讲的也主要是或者只有汉语言文学。为什么?汉族是最大的民族,是中国的代表。因此,国学、汉学、中国学,平常可以通用。大家按习惯用法,国学当然有一定的范围,主要包括对经史子集的研究。因此,我认为,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将《四库全书》作为国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没有什么大错。反映了一般的情况和普遍的概念。国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模糊性,非要从概念上进行推敲,那就有讨论不完的问题。如果讨论清楚才投票,可能十年也选不出来。 
    其次,大师标准是什么?我想,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有比较系统的国学知识。国学以《四库全书》为主,《四库全书》卷帙浩瀚,一般人是看不完的,那些被选入十大国学大师的名家,多数也没有看完。看完不是必要条件,知道得多一些,是需要的。以上十位,看多看少,在这一点上都是合格的。第二个条件是对这些典籍中的某些内容有较深的研究,有创新的见解,即对国学研究有所贡献。研究范围有大小之分,成果也有大小区别,但他们在研究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成果。因此,他们也都合格。第三个条件,对国学有深刻的领会,有的推崇,有的批评,都对国学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第四个条件,总结出国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培养出一个或者一批国学名家。有以上三条,没有最后一条,可以称为国学名家或大家,未必够“师”的资格。有的人懂得几国语言,懂外语并不是国学大师的必要条件。但是,懂得较多外语,对于认识、分析国学的问题,会有所帮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孔子是大师,非儒的墨子也是大师,辟杨、墨的孟子也是大师,非子思、孟子的荀子也是大师。董仲舒是大师,韩愈是大师,程、朱是理学大师,陆、王是心学大师,理学是国学,心学也是国学,虽然有诸子百家,都不在国学范围之外。汉学有大师,宋学也有大师,都在国学大师之列。不论批评的,还是弘扬的,只要深入研究国学,都可以成为大师。只有那些没有研究的,或者研究不深入的,没有入国学的门,没有登堂入室,自然不是真懂国学,更谈不上大师。不论他是歌颂的,还是诬蔑的,都说不到点子上,始终是国学的门外汉。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陈垣先生对国学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元典章校补》及释例、《史讳举例》、《清初僧诤记》、《明季滇黔佛教考》、《通鉴胡注表微》、《校勘学释例》等都是重要著作,在国内外史学界都有重大影响。他60岁以后,总结教学经验,创立“史源学实习”课程,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国学名家、大师,如启功、史念海、张守常、单士元、赵光贤、柴德赓。从各个方面来看,陈垣都可以称得上国学大师。有的人提到其他一些人,也都够“大师”的资格,一大批人进行排序,当然就会有前后,不入前十名,即使排在第二十名,也是了不起的大师。因此,我认为有前十名大师,不能误解为只有这十名。另外在国学贡献方面,也不能说前十名就一定比十名以后的大师贡献大,因为投票者真正深入研究国学的不一定多,读过他们的书,并进行比较的可能性也不大,他们的投票与候选人的社会影响有极大关系,经常有人提起,名字屡屡出现于报刊,就容易得到选票。如果在十名以外,再有个前五十名或前百名的名录,就像军衔那样,除了十大元帅,还有十大将以及上将、中将、少将。这些“大师”还有各自贡献,有的在某一方面比前十名都更加突出。如果在投票之后,再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的成就作介绍,那就可以推动青年对国学的了解,培养学术的兴趣,树立好的学风。 
    对于投票选举国学大师,是否合适?也有争议。我以为这一活动是可以基本肯定的,它促进了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重视。不论这一活动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我认为都应该感谢组织者。
    作者:周桂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