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统”文字崇拜是中国文化的特色(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小知道什么是对的

龚鹏程说,他小时候读的也是现代化的学校,但幼年在家中习得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入小学后又遇到黄灿如老师,有过一段寒暑假在老师家中背诵《孟子》、《论语》的时光,有点类似从前的私塾教育。

高中时,他们的国文教材即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龚鹏程说,日治时代的台湾“汉书房”极盛,有一种朗读法名曰“文读”,即用闽南语诵读四书五经,读得摇头晃脑,音韵四起,很是壮观。

“这些浸淫,是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一个中国小孩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熟悉感。传统经典就像我们童年的玩伴,一起玩得不亦乐乎。如果从小不接触,成年后再去学习,未免会有隔阂,会心有畏惧,仿佛在做一件很困难的事。”

龚鹏程并不奢望这些传统经典直接兑现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为一个孩子除了在学堂念书,回家还会看到父母如何相处、如何待人接物,还要独自经验人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他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种教化要转化为个人道德,是一定要从经验里来的。你从小知道什么是对的,那么在抉择时或许能够稳得住。”

台湾学者傅佩荣曾说“国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大陆出版人叶匡政对这句话有切身体会。年轻时,他读的多是西方文学与文论,30岁以后才开始系统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由此“越来越认清自己的血脉”,认识到“只有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有渊源、有传承的文化共同体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行动的意义”。在他看来,人们常说的历史感,不仅包括个人的记忆,还有关于民族文化的记忆;沦落为“文化孤儿”,东讨一口,西乞一勺的情形是难堪的。因此,2006年后他将工作方向转向国学,引进了台湾的那套《国学基本教材》。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看过后说,大陆十几年都不一定能编出这样的教材。

龚鹏程认为,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的境遇,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而台湾另有一份心路历程:寻求文化身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