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海外中国研究:《改良与革命》历史的选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鸦片战争是中国全球化的先声,也可以说是让中国知识分子猛醒的一声惊雷,“天地自然之运会至于今而一变其局”,从此直到五四,时代是如此动荡,历史如洪水,一个一个的文化精英被裹挟而去,昨日还思想前卫的改革派如康有为,十年之后就成了顽固保守派。各种学说风起云涌,问题主义之争层出不穷。直至今日中国知识界还在不停地反思,假如我们不走法俄的暴力革命之路如何如何。但是历史真的有如许多的假如么?
《改良与革命》,从1897年戊戌新政写起,到1913年的二次革命写起,以湖南、湖北两地为观察对象,遍搜各种著述资料,做出了一次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最细致的观察。看那个时代,如何以改良始,以革命终,然而每一种选择都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败,绅士阶层权势的争夺,最后让平民百姓承受兴亡之苦。说起改良,问题多端。凡清末新政种种举措,如教育上办新式学堂,军事上练新兵,建立法律以及巡警等现代公共设施等等,皆是以伤害80%的农民为代价换来的投资,增加税款、发行铜币以至于通货膨胀,田税、房税、宰杀税甚至青楼税,城市贫民大量增加,农民造反,有萍浏醴起义和长沙抢米风波。“游民们”参加的秘密会社如三合会、哥老会与革命党勾结密谋,恰如本雅明描写巴黎的城市景观,城市里充满了躁动不安。可堪对照的是,老舍的《茶馆》里也写改良,李三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我得留着辫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大清就改回来”,可见贱民的心声。
再说那革命,看丁善玺的老片《辛亥双十》,革命俨然是英雄的叙事,狄龙、林凤娇以其明星的“形象”代表了那段革命历史。然而如作者周锡瑞所言,研究革命不能只研究英雄革命者,漂流在外的革命者能够利用革命形势,但是他们却不能真正诱发革命。辛亥革命的根源在于人民的不满,城市激进主义言论充斥着报刊,学生们激进,湖北的新式军队中有思想的新式军官们不满,共进会等秘密会党活跃。再加上反满民族主义一股热火,于是革命风气云涌一呼百应。然而革命的后果更为糟糕,新政府的税金尤甚于晚清,甚至连老百姓都开始怀念起了大清。动乱的中国开始了军阀当政这个更加动乱的时代。
鲁迅在小说《范爱农》和《阿Q正传》里,对革命描写的真实,在作者周锡瑞看来,这也只是一个上层的革命、城市的革命,对于农民,革命除了带来一个绅士和官僚更加紧密联合、以维护上流阶层阶级利益的新政权之外,其余一无所有。
周锡瑞是著名学者魏菲德的学生,其著作不为各种成见所拘谨,广泛地征引各种资料,力图对于那个时代作出一个基本的全景展示,告诉读者一段时代的风雨飘摇,从来历史不由人。  (陈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