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儒学:是中华族群的传统文化基础(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二、儒学文化思想影响着世界的进步发展

    1、儒学在亚洲的传播影响。

    辽河流域、渤海湾、山东半岛族群联系密切,属古东夷族群。周武王封商箕子于燕山北的辽东地域。因为那里水多,取地名“潮仙(汕)”,被称为“朝鲜”(参《史记三家注·朝鲜列传》)。西汉在辽河流域、朝鲜半岛设置辽东、玄菟(tù)、乐浪、真番、临屯等郡,管辖地往南到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设立郡县,所以儒学思想,传播到辽河流域朝鲜地,对朝鲜地域族群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中的西汉玄菟郡设有高句丽县。公元14年,从汉朝管辖地夫余族群分裂出的卒本夫余,武装割据西汉属地高句丽县,自称高句丽国,直到内乱,挑起朝鲜半岛战乱,唐高宗于668年平灭割据的高句丽国。两晋时期,儒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列岛,《论语》成为日本族群的传世经典。孔子儒学同时往越南东南亚地区传播,至今影响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高句丽采纳“礼”的制度,只是浮在管理形式上,没有把儒学亲民、养民的“仁德”的思想融为建国的根本,所以高句丽割据立国,统治集团矛盾不断,国内民生不安定,往外战争侵占掠夺,激化族群矛盾,酿成唐朝政府用战争手段平灭高句丽。同样的原因,儒学传入日本,飘浮在形式上,无意识培养“仁德”爱民、养民的建政根本,缺乏和睦相处的秉性,所以日本列岛长期列国林立,战乱不息,对外侵扰,祸害周边族群国家。二战后天皇制度得到约制,但是缺乏“仁德”的秉性,把侵掠、霸占别人看作是生存的正常手段,所以距离儒学“仁”的真谛,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养成“孝”、“忠”、“信”、“义”的品德。由此看,日本族群与周边族群实现和睦相处,尚需较长的时间。

    儒学文化思想在东南亚传播源远流长,影响巨大。例如新加坡,尊崇儒学,传承弘扬儒学,成为培养社会公德,培养族群道德秉性的根基。原因在于,华人社区推崇儒学的传统教育,使得族群和睦相处,孔子儒学在东南亚取得推动当代社会进步的显著效果,成为主流文化传统。

    2、儒学文化思想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及影响欧洲启蒙运动的效果。

    十四世纪,欧洲自意大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冲击着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堡垒,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583年9月10日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并且翻译儒学经典四书五经,做出重大的贡献。1662年,法国翻译出版《论语》、《大学》,其后欧洲各国相继翻译出版《四书五经》。

    1699年,法国学者白晋认为,“儒学”预示“全球性道德观的可能性;汉字也蕴含全球性语言的希望”。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形成“中国文化热”,把孔子与苏格拉底、耶稣、莎士比亚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人物。美国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法国启蒙导师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是对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认为中国用完善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的时侯,西方尚处在野蛮人的时代,人类的文明是从中国开始的(《伏尔泰全集》第25、27卷),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是一个“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452页),明确地提出,要欧洲“移植中国的精神”。

    德国莱布尼茨认为,东方的中国是最进步的民族(《论中国哲学》,德顺编《莱布尼兹全集》78—86页)。

    魁奈认为,“只有从事农业的民族,才能够组成稳固和持久国家”(魁奈《中国的专制制度》,《魁奈经济著作选集》第406页)。认为中国的政治统治与法律原则,更接近理想的政治模式。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不看重中国文化,但是他的《论法的精神》肯定中国惩罚腐败的举措,肯定执政具有爱民亲情的举措,肯定引导和鼓励孝道,肯定中国的监察官制度,肯定中国的立法是让人民过互相尊重、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平静的生活。认为这些制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否则会动摇国家的基础。

    1945年,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在他的《孔子与中国之道》书中指出,启蒙思想家是“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在欧洲,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着美国民主的发展。”

    1988年,参加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形成共识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昭示着世界人民需要儒学文化为思想导向。

    三、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儒学文化传统

    中国儒学的传播说明,孔子儒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群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而且是拓展人类世界进步发展的宝贵财产。儒学文化传统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中国20年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界展示中国的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儒学文化传统。

    1、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儒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

    儒学倡导“仁义”,倡导孝悌、忠诚、正直的品德,推动“仁政”,旨在尊重人的生命,亲民、养民,保护人的生存权力,以人为本建政国家,由此建立有秩序、能安居,能够和谐相处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儒学“仁”的建政主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达到好的生存环境条件的同时,要让周围的人实现同样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西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才能够使人得到自由的发展。这就需要推动以人为本的政治,继承儒学文化传统,科学地使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思想与中国儒学文化传统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而实现尊重生命,保护人的生存权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尧曰》),让每个人得到自由的发展,过和谐相处生活的目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