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魏巍已走,感动依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看到作家魏巍去世的消息,第一个反应是中学背诵过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点让我很惊讶,没想到这篇文章一直储存在我大脑深处……
魏巍走了,享年88岁。他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却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最深处。他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向几代人讲述了战争的残酷,更衬托出战士的可爱。或许正像魏巍说的那样,在很多人眼里我们的战士也就是“那些兵”,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是一旦战争来临,“那些兵”却是国家的命脉,百姓的保护神。
和平年代,当灾难来临,“那些兵”就是我们的依靠,就是生命的希望。从小看到穿军装的人就很崇敬,可能正是源于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吧。我有幸出生在硝烟散去的和平年代,不能亲身体会魏巍当时的心情,只能从字里行间了解他的感动。
但是,我想说的是今年发生在家乡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让我深刻地体味到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对军人的描述: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在地震持续的每一天,我都被我们的子弟兵感动着,他们的勇敢,坚强,奋不顾身,忠于职守深深的触动了我。地震发生,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是我们的战士;余震不断,坚持救援,不抛弃不放弃的是我们的战士;当几乎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默默不语继续努力寻找生的希望的仍是我们的战士……
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个士兵发给女友的那条短信: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看到那么多人被灾情折磨着,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虽然我可以不去。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只告诉你了,那里情况不容乐观,抢险救灾有着一定的危险,记住,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你失去的是一个亲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个亲人,那里建好了去那里看看,别问我留在什么地方。
还记得在救人最关键的时刻,余震,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了!我还能再救一个!还记得一支由空降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绝壁,徒手架起了长达95米的“生命之梯”,成功解救了受灾群众756名!当看到这些,我震撼了。特别是当这样巨大的灾难就发生在我的家乡的时候,当那群橄榄绿就出现在你身边的时候,我完全体会到了魏巍当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动,体会到为什么他将我们的战士当作最可爱的人。
如今,魏巍走了,再一次翻开发黄的课本,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心中充满对魏巍的怀念:是他用文字记录下了那段残酷的历史,是他用包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那感人的每一幕。我在想,《谁是最可爱的人》或许不只一次的激励过那些战斗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士们。但他们舍生忘死,并非为了人们的褒扬,而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为了帮助我受重灾的家乡,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自己神圣的使命,所以,他们战斗着。
就像魏巍描述的“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们记住魏巍这个名字吧,记住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将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缅怀。(作者:邱果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