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华国礼 郑寒和他的歙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砚雕家郑寒近影
“黄山胜迹印痕砚”和“中国龙砚”这两件国礼歙砚,是由安徽省黄山市郑寒砚雕艺术中心主任、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砚雕家郑寒先生制作的。或许是由于郑寒出生在享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歙砚之乡”盛名的黄山市歙县的缘故吧,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一半天赋,一半奋进,终于使他跻身于当代砚雕名家行列。郑寒的作品受到砚藏、砚研和制砚界权威人士的关注并给予佳评:“刀法精湛,妙在传神”;“返璞归真,神游于艺”;“构思巧妙精致,刀法简练流畅”;“创意擅用石型、俏色,作品文气凝重、古朴”;“灵感出人意外,功夫令人叹绝”等等。这些评价概括了郑寒砚雕艺术的主要特色。郑寒砚雕精品展览已多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香港、深圳等地举办,并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展出,作品被博物馆、书画名家和收藏家广为收藏,并多次用作国礼、省礼和市礼。仅1996年一年内郑寒就两次应邀为安徽省委、省政府雕制新砚,用作馈赠香港邵逸夫先生和泰国诗琳通公主的礼品。

《黄山胜迹印痕砚》
黄山胜迹印痕砚
“黄山胜迹印痕砚”是郑寒先生砚雕艺术生涯中头一次与“国礼”亲密结缘的砚雕绝品。1997年9月制作的“黄山胜迹印痕砚”,全砚长40厘米,宽26厘米,厚8.5厘米,选用石材为极为难得的古歙州“庙前青”砚石,由周小林设计、郑寒雕制。“黄山胜迹印痕砚”七字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吴作人先生题写,背面赠言处镌刻有国家领导人的亲笔签名。该砚给人最大视觉冲击力的,除了背面那幅“黄山迎客松”砚雕之外,就是以“黄山风景72峰名称印痕”来替代“黄山风景72峰实景图案”——巧布于全砚六个面上的72枚黄山景观的金石篆刻印章了。在中国砚雕史上,如此大数量的印痕入砚,这绝对是一次成功的创举。郑寒说:这得益于他在此之前对吴昌硕等名家金石印谱的研究,他创作过一方题为“吴昌硕印痕砚”的砚雕精品,入砚印痕30余枚,后被台湾一位砚藏家购走。但“黄山胜迹印痕砚”制作中的难度似乎更大些:首先是72枚印章,要求大篆、小篆,阴刻、阳刻,朱文、白文,圆形、方形,圆内套方、方内套圆,一印一变,绝无雷同;其次是要在坚硬的庙前青砚石而非青田印石上刻章,且要六面均刻,更难的是还得在砚石上雕刻出金石风味来;还有背面的迎客松图案雕刻,松枝、松针全为镂空雕,稍有一刀不慎,则枝断针掉、前功尽弃;最后是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全部砚雕任务,凡此种种难题,都被郑寒一一解决。

《中国龙砚》
中国龙砚
“中国龙砚”是国礼“翰墨清远”文房四宝盒中的中心构件,盒中的其他构件还有景泰蓝笔杆湖笔一对、“龙翔凤翥”油烟徽墨一双、净皮洒金宣纸一束、镌刻有启功手书“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联文的杂木镇纸一副和“益寿堂”朱砂印泥一盒等。文房四宝盒呈长方形,长59厘米,宽41.5厘米,高8.5厘米,整盒采用古建筑构件中名贵老樟木为原料整体雕刻而成,盒盖上的“翰墨清远”四字由中国著名书画家贾克德先生题书。
为国礼“翰墨清远”制作“中国龙砚”,是有关部门从郑寒提交的三个创意中选定的;而对于郑寒提交的“中国龙砚”的两种设计方案,则由于难分伯仲最后均予以采纳。因此,郑寒此次国礼歙砚的创作实际上是做了两方“中国龙砚”,它们的外形相似(均为上小下大鸭梨形),尺寸相近(一方12英寸,一方14英寸),主题相同(均为中国龙文化),刀法相同(均为刚柔相济,平刀、圆刀相互运用),处理手法相同(均为虚实相间,深浅有致)。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砚石石料方面,一为上乘老坑眉纹,一为上乘老坑金星、金晕;图案布局方面,一为写意龙头特写于墨堂正上方,形成左右全对称态势,一为特写龙头偏寓于墨堂右侧下方,与墨堂上方的龙尾及“潜龙在渊”玉玺遥相呼应;巧用天然方面,一为利用似烟笼淡眉、若隐若现的天然砚纹,酿就“云横潭静、庄严沉雄”之妙境,一为利用天然金晕处理成如意祥云、利用天然金星处理成满天飞雨,酿就“龙翔九天、吞云吐雨”之气势。
关于“中国龙砚”创作中的难处,郑寒坦言:主要难在创新上。这是因为“龙”题材是歙砚中的传统题材,几乎所有的砚雕名家都必须过“龙砚雕刻”这一关。因此,龙砚设计五花八门,精品极多,创新空间极小。已经成功地创作过60余方龙砚的郑寒,打从接受这次国礼任务伊始就给自己定下创新原则:既不跟别人的相似,更不与自己的重复,努力在“克服俗气,务求大气,巧借御气,捕捉灵气”上狠下功夫,终于攻克创新难关,使两方“中国龙砚”都成为前所未有且独一无二的妙绝精品。
被誉为“中国第一国礼砚雕家”的郑寒,近日出版了力作《郑寒砚集》。郑寒表示:艺无止境,尤其是砚雕技艺更是没有止境。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只有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等修养水平的不断提高,舍此别无他径。(江志伟/文 汪苹/图)






 
关键词: 中华 百艺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