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文化如何面向新世界(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文化对世界可能做出的贡献
中国文化的精髓不断为解决当前的世界问题提供新的思考方式,以下举几个例子:
1、关于个人和“关系”。
在去年10月在布鲁塞尔举办的欧中高层文化论坛上,中国社科院赵汀阳的演讲标题是“方法论的关系主义”。在当代,追求排他利益最大化的单边主义无法解决冲突问题,也就永远处于风险之中,难免自取其祸,只有在互相伤害最小化的条件下,自身利益才更为可靠。方法论的关系主义以关系作为基本单位去分析人类行为和价值观,思考重心不在个体而在关系,但并非否定个体利益,而是优先确保关系安全和关系利益以便更好保证各自利益,优先考虑关系的最优可能性以求开拓更大的可能利益和幸福。中国文化考虑的中心不是个体,而是相互的关系。关系安全(互相伤害最小化)和关系利益(互助和协作)才是每个人的可及利益的限度和必要条件。因此,中国文化寻求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某种结合点,强调互利双赢的关系。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盗亦有道”。赵博士的论文引起了到会者的深入思考,当然有争论,但都认为换另一种思考方式,极有启发。
2、关于“情”与工具理性。
以礼乐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前就强调“道始于情”。礼乐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既合乎理性,又合乎人情的、合情合理的“情理交融的人性心理”。在西方,工具理性膨胀,绝大多数人不能不被捆绑于机器和物质功利。理性和越来越精细的分类使人的视野越来越逼窄。西方哲学家已深深感到在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审美境界”、“诗意的栖居”等。在“物化”、“功利”笼罩这社会生活的今天,传统中国文化中的超越时空,讲究“空明若镜”的审美文化对于追求“诗意的栖居”的西方社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3、关于“帝国体系”和“天下体系”的讨论。
帝国的发展是以殖民地国家很多人的牺牲为代价,而希腊开创了从“个人——民族国家——国际联合”这样由小到大的方向,它是单向的。中国古代的“天下理想”是双向的,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也有“天下——国(诸侯)——家”。在欧中高层文化论坛上,欧盟跨文化研究所所长阿兰·李比雄说:“一个更新的天下理论可能有助于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混乱局面找到一条解决之道”。他认为这种“替换性”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撕破那种线性的逻辑”。中国的“天下”体系,引发了西方、汉学界的很多讨论。原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教授用“天下和帝国”作为他2006年出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就任演说的主题。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