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历史千年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三 



   毛家坪遗址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包括居址和墓葬二部分,《报告》和《探索》对其进行的分期和年代的认定基本是准确的,只是个别单位的年代尚可进一步讨论。M1和M6为毛家坪西周墓葬中年代最早者,原报告将其与沣西张家坡的西周墓葬进行对比后,认定其年代应在西周中期。M1和M6随葬的鬲,大口,腹部圆缓,豆为方折盘,豆把较粗且无棱,罐为大口,圆折肩,或有绳纹等特点,均为较早的特征,分别与沣西张家坡M81、M33的同类器物相近(见图二)。笔者曾将丰镐地区的周文化墓葬分为四期8段,其中张家   坡M8 1、M33二墓归属于二期3段,年代为西周早期的成康时期 。毛家坪M1和M6的年代应与之相当,亦应在西周早期。毛家坪M9原划归于其墓葬的二期3段,年代在西周晚期,只是所出陶鬲肩部明显,大喇叭口罐的口径已大于最大肩径,豆为折盘棱把,与陇县店子M15 所出同类器物相近(见图三)。M15是店子墓地中年代最早者,大体在春秋早期或春秋早中期之际 ,毛家坪M9的年代应与之相当,即已进入春秋时期。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毛家坪西周时期秦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居址中的H31、LM7和④A以及墓葬中的M1、M2、M6、 M10、M4、TM5、M3等单位。 



   甘谷毛家坪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表现出与关中地区西周文化的诸多相似性。毛家坪遗址所出的联裆鬲、绳纹深腹盆、折肩盂/甑、肩部带鸟形扳的绳纹罐(图四,14)等,均与沣镐地区西周时期遗址中所出的同类型器物极为相近(图四,5&a mp;#61485;8),而这些器物正是关中地区西周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物。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可将甘谷毛家坪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称为西周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 。另外,毛家坪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纺轮(图四,912)等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工具,其形制亦与关中地区西周文化遗址所出 的同类器物相同(图四,1316),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类型。在埋葬习俗方面,毛家坪遗址也表现出与同时期西周文化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还存在着某些差异。如墓葬形制虽然都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但关中地区的西周墓葬因受商文化影响在墓底多挖有腰坑并在坑内殉狗,而毛家坪仅有一座墓有腰坑,且未有殉狗(见图五)。随葬陶器都是以一组炊煮器、盛食器和盛水器为基本组合,但西周墓葬在西周中期以前用鬲、簋、豆、罐,而毛家坪秦墓用盆而不用簋,且多为红陶器(参见图二);西周中期晚段以后毛家坪秦墓以随葬鬲、盂、豆、罐为主,其器类组合与西周墓葬相同,但二者在器物的具体形制上却有所区别,如西周墓葬随葬的鬲有联裆鬲、分裆鬲、仿铜鬲等,但毛家坪秦墓中仅见联裆鬲;同样是豆,西周墓葬中所出多为折盘细棱把,而毛家坪秦墓中的豆把短粗且无棱;二者使用的陶罐亦有区别,西周墓葬所出多为弦纹折肩罐或圆肩罐 等,而秦墓中的喇叭口罐,尽管其同类器物见于西周文化的遗址中,却少见用于随葬(见图五)。在毛家坪西周时期秦文化与关中地区西周文化间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墓葬中的人骨葬式,即绝大多数为关中地区西周墓葬所不见的蜷曲十分严重的屈肢葬,已有许多研究者对这种独特的人骨葬式进行过讨论 ,不论其起因有多少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必须在人死后立即对尸体进行捆绑才可获得如此的效果。这种特殊的尸体处理方式应该与特定的族群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毛家坪西周时期秦文化载体的族群,应与关中地区使用直肢葬的周人族群有所区别。而这种屈肢葬式是关中地区东周时期以后秦人墓的最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甘谷毛家坪西周时期秦文化载体的这一族群,应该即是此后文献记载中的嬴秦族的一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