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立群:传播传统文化需平台和渠道 先要贴近百姓(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读者提问

    提问:王老师你好,我听说你去年没有招到博士生,我想请问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招学生有什么特别要求吗?

    王立群:我带的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包括史学文献的学生。去年没有招到学生,因为我们的导师有8位,但招生指标只有3个,8个导师3个指标就存在分配的问题。我去年有三届五位博士生,而有些老师手里面一个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一些内部的调整。所以我去年没有招,今年招了一个。

    我招学生最看重两点:第一个是他的读书量,比如面试时,会问《史记》读过吗?《战国策》读过吗?《诗经》《汉书》《庄子》读过没有。读了以后就问他哪个出版社出的,什么版本,考察他的读书量,这对于他日后能否成才非常重要。再一个就是看他的创造能力。

    提问:在王教授的同事当中肯定也有学问很好但是没有走向大众的,你是不是觉得《百家讲坛》给你提供了一个幸运,所以你成了明星教授?

    王立群:对,我们河南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里面像我这样水平的教授是一批人,不是一个人,我不是他们中间最优秀的教授。我之所以能够走上讲坛是因为他们来海选主讲人的时候我的讲法和他们的要求不谋而合:第一,表达能力。第二,学术背景。第三,和观众的亲和力。这样一来可能我在某些方面符合讲坛的要求,所以我是幸运的,但幸运就是“走上讲坛是偶然的,走下讲坛都是必然的”。

    提问:王老师经常要录制讲座,同时还带很多学生,有没有想过索性选择当中一种来做,比如专门做学术普及工作。

    王立群:要辞掉一个?这不行!因为河南大学的教授是我的职业,做讲座是我的副业,职业是终生的,副业叫票友。

    提问:马教授,你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当中碰到的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马瑞芳:我最高兴的事是听外国人讲我们的文学是多么的了不起。我在罗马尼亚访问的时候,我把《红楼梦》的罗马尼亚文译者杨玲请到宾馆,杨玲是金发碧眼的东欧人。我问她,你为什么要翻译我们的《红楼梦》。她的回答差点让我掉眼泪,她说:因为《红楼梦》是我们欧洲文化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峰。讲得太好了。欧洲文化的高峰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30多部戏剧创造了400来个人物,曹雪芹一部没有写完的《红楼梦》也创造了400来个人物,其中有几十个人是活灵活现,好像可以从纸面上走下来站在我们面前。

    提问:马教授,您觉得在电视上从事传统文化的普及是否会对年轻学者有个导向,不再安心做学问?

    马瑞芳:我们研究了几十年的专业,快退休了才把深刻的化成通俗易懂的,现在的年轻学者如果只看到电视传播的风光,看不到后面的功夫,把学问做浅了,那是很危险的。做学问还是要耐得住寂寞,这和大众化普及不矛盾。

    提问:我想问一下马老师和王老师,你们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之后对冷学问是不是还保持兴趣,在从事学术普及的同时也继续做这样的工作?

    马瑞芳:其实学术研究一方面是向大众普及,另一方面学术本身有它的规范和要求。我在电视上讲《聊斋》的同时也研究《红楼梦》,我花了很多时间最后发表出来8万字三篇文章,详尽地探讨《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这当然不是个大众化话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所以我觉得我们像两面人,在讲座上向群众说要普及化,但是在研究上要怎么深就怎么深。

    王立群:这几年外出做讲座的确占了不少时间,但是这两年我的学术研究并没有停止。今年8月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我的修订本的《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这本书是我1996年写的学术著作,现在经过补充修订以后出版。因为我这些年一直做《昭明文选》,我全部用文献写出来的,资料非常丰富,这一本书现在正在再版;我还写了一部20万字的《文选李善注研究》。我说我是一个人兼了三个教授,一方面我做讲座、录节目,另一方面我在写自己喜欢的学术专著。第三方面我在校内还带有硕士、博士、博士后。所以我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比较累,虽然占了一部分时间但毕竟学术研究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我的《昭明文选》研究目前在国内做的比较靠前。

    主讲人小传

    王立群,1945年3月生,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研究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数十年默默耕耘,61岁时通过“海选”,步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项羽》《吕后》,满堂喝彩,一夜成名。与阎崇年、易中天一起被称为当时的《百家讲坛》三大顶梁柱。

    马瑞芳,1942年4月出生,山东人。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是中国作协委员、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

    马瑞芳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古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创作两方面,她的创作被评论界称为“教授文学”,她也因此拥有了“教授作家”的美誉。

    主要著作有:《马瑞芳趣话红楼梦》、《马瑞芳重校评点聊斋志异》、《马瑞芳说聊斋》、《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幽冥人生》、《聊斋人物论》《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等;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集《煎饼花儿》、《学海见闻录》、《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等。曾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首届全国女性文学创作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散文一等奖、全国纪实散文奖等。

    电视讲座有2005-200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马瑞芳说聊斋”二十四讲,2008江苏电视台“马瑞芳趣话红楼梦”四十讲,即将播出山东卫视“马瑞芳妙解红楼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