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经与弘道:荀子儒学的重新定位(1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文化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史记?儒林例传》。

2 杨倞:《荀子注序》,载王先谦:《荀子集解》上册,中华书局,1988年。

3 同上。

4 参见钱大昕《荀子?跋》,载《荀子集解》上册。

5 韩愈说:“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6 如他说:“不须理会荀卿,且理会孟子性善。渠分明不识道理。……韩退之谓荀扬‘大醇而小疵’,伊川曰:‘韩子责人甚恕’。自今观之,他不是责人恕,又是看人不破。”(《朱子语类?战国汉唐诸子》卷第一三七)

7如他说:“荀卿则全是申韩,观成相一篇可见。……然其要,卒归于明法制,执赏罚而已。”(《朱子语类?战国汉唐诸子》卷第一三七)

8钱大昕:《荀子?跋》,《荀子集解》上册。

9 谢墉:《荀子笺释序》,《荀子集解》上册。

10 郝懿行:《荀子补注》《与王引之伯申侍郎论荀卿书》,载《荀子集解》上册。

11 参见汪中《荀卿子通论》,载《荀子集解》上册。

12 有关清末围绕荀子评价而出现的冲突和对立,请参阅朱维铮的《晚清汉学“排荀”与“尊荀”》(《求索真文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和阅罗检秋的《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第215-21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3 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下册,第337页,中华书局,1990年。

14 梁启超:《论支那宗教改革》,《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

15如说:“清儒所做的汉学,自命为荀学,我们要把当时垄断学界的汉学打倒,使用‘擒贼擒王’的手段去打倒他们的老祖宗──荀子。”(《亡友夏穗卿先生》,《饮冰室合集?文集四十四》(上),第21页)。

16 参见郭沫若的《十批判书》第218-259页、第505-506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

17 参见葛志毅的《荀子学辨》,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8 参见蒙文通的《古学甄微》,巴蜀书社,1987年。

19 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傅斯年先生全集》第二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年。

20 参见《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和《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

21 第一卷,第530页,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120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

23 《乐》后应有《春秋》,疑脱漏。

24《荀子?儒效篇》。

25《荀子?劝学篇》。

26 参阅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上,中华书局,1985年。

27 王葆玹提出了先秦从“典”到“经”的演变线索。参阅《今古文经学新论》,第31-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8 其言曰:“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天道篇》称书为圣人之糟粕)《庄子?天道篇》记载孔子希望藏书于周史而往见老子的事颇为有趣,今亦录之:“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

29 其言曰:“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