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樊德然:身世很苦 手艺很甜(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好吃又好看的糖画最受孩子们的喜爱
戏曲人物入糖画
在继承了前人技艺的基础上,樊德然倒糖画有了自己的一套做法,除了传统的花鸟鱼虫图案之外,他还可以倒出几百个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这是樊德然独有的特色糖画。
16岁的樊德然自立门户后,一开始做的糖画也大都是师傅教的那些传统图案。“真正开始有了做戏曲人物的想法还是从看戏开始的。”老人回忆说,解放前戏班子多,看戏的人也多,他就把摊子摆在戏台子下面最热闹的地方,台上唱戏,他一边倒糖画一边也看戏,渐渐地,目不识丁的他迷上了戏曲,于是萌生了把戏里的人物用糖画做出来的想法。
日复一日,别人在台上演,他就在下面专注地看,戏里人物的穿戴、动作、神态都被他一一记在心上,回到住处后凭借记忆先是尝试着在纸上描,然后慢慢用糖做。为了能用糖倒好戏曲人物,他先后跟了十来个戏班子,随他们到处奔波,等戏班子跟得差不多了,所有的戏也都记下来了。在接下来的戏曲人物创作中,樊德然不断揣摩,潜心研究戏曲人物的肖像特色与糖画技艺的完美结合。
几十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练就了用糖画表现戏曲人物的一手绝技。如今,他对200多个折子戏中的数百个人物造型烂熟于心,所勾勒的人物造型个个传神达意、栩栩如生。于画板方寸之间,樊德然不仅能用糖浆画出《水浒》、《西游记》中的人物,还能画出自行车和风车等物品,因为融合了皮影、剪纸和戏剧,糖画在他手中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艺食品,而成了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他也因此被誉为“糖画泰斗”。
“很多人认为,糖画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我以前也这样认为,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里,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徒弟带好,把这门手艺好好传下去。”樊德然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与责任使他坚定了发展糖画艺术的信心, 可他对糖画能不能长久地存活下去有点担忧。虽然现在自己的徒弟也可以独当一面做糖画了,但是现在的人对糖画的感情远不如过去,再加上这门手艺赚不了几个钱。“有更好的能挣钱的工作谁还愿意干这个呢?”樊德然说,徒弟吴逢全虽然还一直坚持做糖画,还有一个徒弟在外地也在做,但他们跟那个年代把糖画“当命一样捧着”的想法显然不同了。“拿倒龙来说,倒一条龙的正常工序要花二三十分钟,但现在你们在公园里看到的糖画摊已经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龙了,因为它费时啊,所以一般都只做一两分钟就能完成被简化的龙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这门手艺保留下来。”前些年,他把陪伴自己多年的糖画摊子送给了当地的博物馆,“好让后人知道还有这门手艺在!”或许有一天糖画真的消失了,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倒糖画摊子给孩子们展现那段“甜蜜”的历史。(杜洁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