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一群建筑艺术大咖聚集深圳 回归本体“重构乌托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梁侨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3月24日,深圳华·美术馆开年来的首个重磅级展览“重构

  (雅昌艺术网讯)3月24日,深圳华·美术馆开年来的首个重磅级展览“重构乌托邦”终于揭开面纱!本次展览邀请了21组国内知名的优秀建筑师和艺术家,通过模型、图纸、影像和绘画、雕塑、装置等多样形式展出54组共106件作品。参展人囊括了建筑界大咖,如张永和、刘家琨、刘晓都、姚仁喜等,而艺术圈的一线艺术家谷文达、刘韡、邱志杰、尹秀珍等的作品也悉数亮相。

在“重构乌托邦”的开幕式上,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致辞

  “这里没有贸易;没有贫富;契约、承袭、疆界都没有;叛逆、重罪、剑、戟、刀、枪、炮以及一切武器的使用,一律杜绝……”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所描述的,是沿着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概念想象出来的理想世界。随着上世纪90年代意识形态的论争失去悬念,人们终对完美虚幻的乌托邦理想失去信念,宣告了“乌托邦的终结”。

尹秀珍作品《seven》

  但是今天,一群建筑师、艺术家,决心重返当年人类探索的踪迹,他们通过建筑模型、影像、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展示出来的未来图景,试图复苏公众的意识功能或因素,唤醒那些久被限制、被意图加以引导的心理功能,使其逐步建立起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乃至对世界的重新认识。

王昀作品《共同体-M》

  所有的作品,以乌托邦为主线,围绕三个角度引出批判:1、反思过去——反思以中国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的历史;2、批判未来——批判过度智能化和大数据垄断的科智未来;3、从当下出发——以乌托邦精神超越物质与信息对人的奴役,激发人们自由的想象,共同走向更高的文明态。

马岩松作品

  策展人、建筑师野城笑称自己是个纯理科的人,所以他的策展方式充满了理科式的精准。他觉得,人类过去的发展,建立了很多高密度的城市,而随着技术的往前推进,未来的图景似乎也触手可及,就是一以贯之地用高精技术弥补精神匮乏,但这条路真的对吗?

策展人野城在导览中

  如果我们对那样的未来怀着一丝质疑,那么当下就是我们应该认真回归、思索的场景。这是物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不得不说,作为创造者的人类,似乎反而被物质和信息奴役着。如何回归到本体?野城觉得,我们过于依赖理性的技术,反而忽略了人对空间的感知,其实建筑真正的意义,反而是置身其中的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和回应。

“重构乌托邦”展览现场

  “我们追求的乌托邦,实质上就是在未来实现物质和精神的互换。”野城说。

朱锫作品《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刘家琨的建筑实践关注社会现实、尊重地域文脉、融入现场环境、提炼民间技艺,每一个项目的设计试图带着现实感解决当代建筑事宜。他保持着对中国多重传统开放的视野,怀着在现代和传统间取得兼容的信念,刘家琨致力于将东方的文化内涵转译成当代的建筑语言。

刘家琨设计作品

  姚仁喜擅长将人文与历史观点融入建筑空间设计,呈现独特的在地文化与场域精神,在各种建筑类型作品中,体现深刻淬炼出来的醇厚内涵。

姚仁喜设计作品

  冰逸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她的巨幅水墨。这些作品历经数年创作,利用特定的现场环境,对塑造出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的气候、地形等作用力进行捕捉和真实的记录,最终形成画面。

冰逸用四年完成的巨幅水墨《囙:千里江山》

  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他的创作将发生于中国的无数政治及社会转变所导致的视觉和智力层面的混乱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

刘韡作品《仅仅是个错误No2》

  邱志杰一贯秉持着“总体艺术”的理念,相信艺术问题的解决必须和人的生活问题的解决同时完成,把艺术理解为自我和文化进化的工具。因此主张用文化研究作为艺术工作的基础,用艺术工作作为完善的人和世界的基础。

邱志杰作品

  杨泳梁的作品连接着传统和当下,以当代语汇结合前沿技术重现东方传统的审美方式和文人情节。他展开了一种独特的元叙事描述手段,在接受历史、寓言典故、社会文化启示的之后,重塑了一片城市、也重塑了历史长河中那些不断变换的背景。

杨泳梁作品《络绎不绝》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