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红大紫的保罗·麦卡锡来了 未成年人禁止参观,成年人慎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罗书银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2018年3月17日,木木美术馆推出:保罗·麦卡锡个展“无辜”

2018年3月17日,木木美术馆推出:保罗·麦卡锡个展“无辜”

  这是一场未成年人禁止参观的展览,成年人,也请慎入!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3月17日,木木美术馆筹划两年之久,大红大紫的美国当代艺术大师保罗·麦卡锡的中国首次个展“无辜”拉开帷幕。早期1970年至2013年跨越其创作生涯的43件重量级录像作品得以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绝对称得上限制级的录像内容,可以预想到即将引爆的效应。

  生于1945年的麦卡锡不仅是洛杉矶艺术圈的常青树,也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艺术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充满实验精神的艺术实践审视着传统艺术表达的缺失之处,对当代文化,尤其是充斥在美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和主流媒体价值观的黑暗面进行着曝光。

  在长达五十年的艺术生涯里,麦卡锡对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媒介均有涉猎,无论是绘画、雕塑、表演、影像、故事片还是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其间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对录像自始至终的运用。作为其行为表演的主要载体,录像对麦卡锡有着核心性的意义,也是其此后更为丰富的创作形式的源头。

保罗·麦卡锡与戴蒙·麦卡锡合作完成《WS,雪白公主-正片》,7小时,4屏影像,2013

摄影: Jeremiah McCarthy,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此次展览中的早期黑白影像行为纪录《将颜料甩向墙和窗》(1974年),已经可以一窥艺术家在创作上的疯狂与极致。展览中呈现的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是:长达七小时的史诗性作品《白雪公主》(2013年)。艺术家扮演“生产”白雪公主的迪士尼本人,与白雪公主及七个小矮人打破所有禁忌进行的限制级表演,麦卡锡的目的就是解构流行文化中的偶像代表,试图打破它们所声称的天真无邪与纯洁无暇的美好形象。

保罗·麦卡锡与戴蒙·麦卡锡合作完成《WS,雪白公主-正片》,7小时,4屏影像,2013

摄影: Ryan Correll,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保罗·麦卡锡与戴蒙·麦卡锡合作完成《WS,雪白公主-正片》,7小时,4屏影像,2013

摄影: Joshua White,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白雪公主是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的一部分是自画像”,麦卡锡说:“你活的时间越长就会将更多的现在转变为过去。”早在2009年麦卡锡便对“白雪公主”这一享誉世界的童话人物形象进行了整合与改造,并使之身具有20世纪相关典型人物的特征。2013年,保罗·麦卡锡的“WS”展览项目引爆了军械库,由于展览中充斥的伪暴力和低俗画面被定义为限制级。据公园大道军械库的工作人员透露,虽然有仅对成年人开放的规定,但是展览开幕仅仅两周就已经吸引了11000余名参观者。麦卡锡的目的就是解构流行文化中的偶像代表,试图打破它们所声称的天真无邪与纯洁无暇的美好形象。

保罗·麦卡锡与戴蒙·麦卡锡合作完成《WS,雪白公主-猛犸湖》, 2013,行为表演、录像、摄影、装置

摄影:Louisa McCarthy,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将麦卡锡的录像形容为“挑衅”也显得过于保守了。在这些与身体和消耗密切相关的创作中,木木美术馆挑选了那些最为缜密而又最富于直觉性的代表作。绝大部分情况下,艺术家本人始终在录像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而他所使用的材料和对观念的考量则在不断地演变。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麦卡锡的常用创作手法:将蛋黄酱、番茄酱和巧克力等具有隐喻意味的食物作为人体体液的替代品或并置物加以运用;涵盖男扮女装的银屏角色和滥施淫欲却又性无能的父亲形象的丰富人物设定;旋转动作、呢喃低语、模拟排便和模拟性爱等行为的重复性出现……这些创造性策略也从影像延展至艺术家的其他创作领域。

保罗·麦卡锡《脸画-地板,白线》,1972,行为表演、录像、系列摄影

摄像:Mike Cram,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创伤”是统领麦卡锡作品的主题,这并不难察觉,尤其是在他所塑造的人物陷入困惑和痛苦时。对其作品角色充满肉欲的疯狂行径的解读要么是认为其影射了某些诞生和阉割的仪式,要么采取精神分析的姿态,就童年阴影等情况进行反复考证。然而,麦卡锡的真正力量在于,他通过摒弃社会普适行为规范,诱使观者发现我们自身与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受到普遍钟爱的事物之间的心理裂隙。与维也纳行动派(Viennese Actionist)试图通过原始享乐主义的行为表演来拯救现代文化不同,麦卡锡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却不佯装可以提供任何解决方案,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其他形式的。

保罗·麦卡锡《水手的肉》,1975,行为表演、录像、黑白及彩色摄影

摄影:Al Payne,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毗邻迪士尼乐园和好莱坞的洛杉矶作为全球流行文化的权力和经济中心,无疑对麦卡锡的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一直以来,洛杉矶都为美国当代艺术提供着不同于纽约艺术圈的另一种可能。近二十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学经验,使麦卡锡成为以洛杉矶为基地的艺术家群体的核心人物。麦卡锡影像作品中所涉及的很多元素都是众所周知的西方符号,如大学校园文化,迪士尼人物角色,快餐,以及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些也是他们对物质主义美式生活的第一印象。

保罗·麦卡锡,《画家》,1995,行为表演、装置、录像、摄影

摄影:Karen McCarthy/Damon McCarthy,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保罗·麦卡锡的艺术曾被喻为“美国文化的出口”,他所有的作品都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社会和文化的精神创伤,美国梦的黑暗以及西方物质世界的现实。对此,保罗解释道:“你可能会把我的作品作为文化的出口,也可能会把我的作品作为恐惧的发泄口”。

  “无辜”与有关“无辜的缺失”的叙述密不可分。本次展览的标题描述了麦卡锡的艺术实践中那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状态。在展览期间,观众从后门进入,随即被整个美术馆内癫狂错乱的世界所包围。这一全新的空间设定暗合了麦卡锡对社会常规的颠覆。鉴于某些内容的特殊性,本次展览只对18岁以上的观众开放。

保罗·麦卡锡《霸道汉堡》,1991,行为表演、录像带、装置

摄影:Vaughn Rachel,致谢艺术家与豪瑟沃斯画廊 © Paul McCarthy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