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杜梦堂(上海)开春首展“水与土”:展现前沿当代陶瓷艺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谢媛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嘉宾合影(从左到右):杜梦堂亚洲总监郑瑜欣,艺术家Jasmine Little,Louis Lefe

嘉宾合影(从左到右):杜梦堂亚洲总监郑瑜欣,艺术家Jasmine Little,Louis Lefebvre Lefebvre & Fils 驻留计划总监Louis Lefebvre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开幕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年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开幕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年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开幕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年

  2018年3月15日,杜梦堂(上海)将首次携手法国当代陶瓷艺术领域前瞻性画廊Lefebvre & Fils,共同呈现展览“水与土”作为本年度的开春首展。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

  本次展览以双个展的形式呈现美国艺术家杰思敏·莉特(Jasmine Little)和杰·柯彼(Jay Kvapil)的创作,其中包括逾22件/组陶瓷装置以及近10件绘画作品。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

  作为陶瓷创作的重要元素,水与土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转换为独具风格的当代艺术语言。水与土也分别是两位艺术家的重要灵感来源,在他们的手中陶瓷或作为女性艺术家身体的延展,或表现为对材料本身的实验和探索。展览期待能为中国艺术爱好者和藏家提供走进当代陶瓷艺术多纬度的观赏路径。

  杰思敏·莉特(Jasmine Little)——投射于陶瓷之上的女性身体

  杰思敏· 莉特(Jasmine Little)是一位出生并成长于美国的新锐当代艺术家,毕业于加州洛杉矶分校UCLA,一直从事油画、水墨与水彩等绘画创作,在偶然参加的一次陶瓷雕塑实验课程后打开了她对于这一陌生艺术媒介的探索。2017年她参加了法国Lefebvre & Fils凡尔赛艺术家驻留项目,坚定了她此后转向对于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

无题,JL#31,2017,纸上水彩,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30 x 30 cm,孤品

  杰思敏· 莉特曾表示:“女人与水是我最重要的创作主题”(The theme is my work is women as presented in art and water,供英文翻译引用)在她的创作中,身体往往作为一个意象投射到她的作品中,这一意向中包含着她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所独有的敏锐和细腻,同时也表达着她对于女性身份和形象的认知。对于水、自然等主题的长久关注也在她的创作实践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凡尔赛皇家花园中古典喷泉雕塑更是给与了她对于水的全新领悟——水孕育着自然界与神话世界的纷繁物种,是神圣的生育象征。

无题,JL#02,2017,釉面陶瓷,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27 x 14 cm,孤品

  在凡尔赛驻留期间杰思敏·莉特共创作了20件陶瓷作品和10件绘画作品,这一系列作品融合了野兽派风格和象征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诉说着自然与艺术的共生。本次展览中展出其共10组陶瓷作品,在乍看之下略显粗粝的形态之中或隐或现女性柔美的身体,在陶土中延展出体态不一的造型,形成了一种有趣的视觉反差。展出中的两件作品釉色丰润而大胆,鲜艳的色彩和涂抹方式彰显着当代陶瓷独有的艺术表达,也形成了杰思敏·莉特独具标志性的风格。

干燥的天气,JL#21,2017,布面油画,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280 x 420 cm,孤品

  陶瓷作品之外,绘画作品也艺术家的重要创作,本次展览展出了杰思敏·莉特多件水彩画和油画作品,其中在展厅中央的大幅油画作品《干燥的季节》(Dry Weather, 2017)便是其架上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画面中优雅赤裸的女性身体交织在泉水汇集处的蓝色背景之上,好似在干燥天气里迷失在林中的一群母鹿,终于找到了甘之如诒的泉水,便安逸地停留于此。相较于陶瓷创作,杰思敏· 莉特的绘画作品显得更为柔美,却也同样透露着质朴的原始主义风格。游历在陶瓷与绘画两种媒介之间,杰思敏彼此借鉴互为启发,不拘泥于材质,表达着对自然和女性的思考与敬畏。

  杰·柯彼(Jay Kvapil)——对陶瓷的实验性探索

  杰·柯彼(Jay Kvapil)同样来自于美国,是一位有着丰富的艺术理论学习和教授背景的艺术家。早在大学学习哲学与文学期间,杰·柯彼就开始使用陶土进行创作,大学毕业后他曾前往日本学习茶道陶艺,之后辗转于东西方艺术体系间,历经了数十年对陶瓷创作的探索和实验。

  东方文化无疑是艺术家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日式美学以一种巧妙的尺度呈现在现代造型中,赋予陶瓷作品简约优雅的审美趣味。然而,对杰·柯彼来说更为关键的是他对于陶瓷材质本身的实验,创作中他深入到制陶过程与陶瓷史的核心,倾入大量时间对釉料和珐琅进行大胆实验,将传统陶瓷创作转译为一种哲学思考和文学表达。在杰·柯彼看来,陶瓷创作本身探索的是形式与质料、美与丑之间的关系和张力。

广口碗,JK#1113,2014,陶瓷,火山釉,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高 17.1 x 直径 22.9 cm,孤品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是艺术家近五年来的最新创作,这一组作品灵感来源于杰·柯彼成长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自然景致。作品的褐色基调让人联想到当地独特的沙漠性土壤结构,复杂工艺所形成的多层次釉料宛若广袤荒原中延展开的地平线。杰·柯彼作品中釉料的使用带有随机性特点的实验探索,在调制釉料配方时,杰·柯彼自称以类似厨师烹饪的手法逐步填料增色,对不可知性敞开怀抱以求非常规的全新样式。

图五:卵圆形大碗,JK#1278,2017,陶瓷,火山釉,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高 33 x 直径 62.2. cm,孤品

  杰·柯彼的陶瓷作品带有对艺术语言本源的求索精神,在谈及对自己作品时他表示:“我创作的只是陶器,我并不热衷于将其列入陶瓷艺术或者瓷器雕塑的范畴,我的作品就只是平实而朴素的陶器。我青睐于这种与祖先一脉相承的纯粹的态度,近乎成为一种语言形式。如果我的作品获得成功,我更愿意想象它建立起的是一种与我的陶瓷艺术前辈以及后辈们之间的对话。”

  陶瓷作为一种当代艺术语言的多种可能性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带动下,同时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陶瓷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挑战材料、工艺与观念的极限与处女地。他们尝试不同的肌理效果,研究新颖的泥土配方,烧制方法层出不穷。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家们也在历史的河床中寻找被遗忘的璞玉,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力。

  美国艺术家杰思敏· 莉特和杰·柯彼就是这样的实践者。杜梦堂首次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在同一空间,呈现陶瓷这一传统材料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延展出的多种可能性,如同“水”与“土”的在陶瓷作品中的糅合,相生相悖又密不可分,彼此平衡中催生出独特的当代视觉语言。在中国这一片拥有上千年陶瓷文化历史的国度中引入美国艺术家的陶瓷创作实践,杜梦堂期待能为中国观众、藏家以及学术界提供对于陶瓷艺术全新纬度的探索和欣赏路径。

  有关艺术家:

  

  杰思敏•莉特(Jasmine Little) 生于1984

  Photo credit Rebecca Fanuele © Courtesy of Galerie Lefebvre & Fils et Jasmine Little

  杰思敏·莉特( Jasmine Little)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现居住和生活在科罗拉多。她2007 获得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本科学位,2015 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州位于阿拉莫萨的亚当斯州立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学位。

  杰思敏·莉特有着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敏锐与细腻,对于身体、水、自然等主题尤为关注。作为一个有女权主义倾向的年轻艺术家,她创作主要灵感与来源几乎都来来源于女性这一主题。杰思敏·莉特主要以油画,水墨与色彩作为创作媒介, 近年来更将其创作语言发展到陶瓷这一领域。

  杰•柯彼(Jay Kvapil)生于1951

  ,Photo credit Jay Kvapil © Courtesy of Galerie Lefebvre & Fils et Jay Kvapil

  杰·柯彼(Jay Kvapil)是一位美国艺术家,现生活和工作于加州长滩。

  在大学研习哲学与文学的时期,杰·柯彼(Jay Kvapil)就开始使用陶瓷进行创作,历经几十年的思考与探索,他将兼具了内化的传统与极高技术水准的陶瓷艺术,转译成为一种自由奔放的文学性表达。他洞悉“物”作为一种存在亦有其身份、能量与类别,通过图像、风格、象征主义、以及材质、表面、颜色、形状的符号化表达,进而开启了“物” 自身的叙述、隐喻、暗示的潜能。

  1973年,杰·柯彼获得了太平洋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理论文凭。 1974年至1975年间,杰·柯彼前往日本,在九州岛的Takatori Seizan Pottery学习茶道陶艺, 并最终成为一名陶艺“工匠”。回到美国之后,杰·柯彼分别在1979 和1981 从圣何塞州立大学获得了他的艺术硕士学位。1982年,杰·柯彼在圣何塞陶瓷艺术全国教育委员会担任委员会总监。三十多年来,杰·柯彼一直在加州州立大学前滩分校担任艺术教授。他还担任过艺术系系主任,艺术学院副院长和临时院长长达十二年以上。目前,他是全美艺术与设计学院协会认证委员会成员,此前他曾担任董事会成员兼财务主管。

  杰·柯彼的作品曾在许多著名的国家和国际机构展出,如奥克兰博物馆,斯克里普斯学院,圣何塞艺术博物馆和旧金山州立大学。

  

杜梦堂(上海)画廊外景,“幻视”展览现场,2017年,图片来源于杜梦堂

  杜梦堂(Galerie DUMONTEIL)于1982年在巴黎成立,画廊以现当代艺术为核心,近年亦拓展至设计领域。杜梦堂在巴黎、纽约和上海均设有同名空间。

  创始人皮耶·杜梦堂作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雕塑和绘画领域的鉴定专家,在为画廊积累丰富藏品的同时,也与一批当代艺术家展开合作。三个展览空间定期举办主题性和学术性展览,由此向欧美及亚洲藏家推荐上至二十世纪初,下至当代杰出艺术家的作品。

  杜梦堂于2008年在上海开设巴黎以外的第一个海外空间,致力于拓展和强化画廊与亚洲文化艺术界的合作及交流。在北美市场发展沉淀近20年后,杜梦堂于2012年在纽约中城公园大道475号黄金地段开设了第二个海外空间。

  杜梦堂为活跃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艺术家举办过众多群展和个展,通过与各大博物馆的合作,致力于发现及重新发现以动物及自然人文等为创作主题的艺术家。画廊与艺术家继承人或遗作管理机构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关系,其中不乏合作超过30年的深厚情谊。展出的艺术家包括:弗朗索瓦·蓬朋(François Pompon), 乔治-吕西安·圭佑(Georges-Lucien GUYOT), 伦布朗·布加迪(Rembrandt BUGATTI), 趃哥·贾科梅蒂(Diego GIACOMETTI), 夏尔·阿尔都司(Charles ARTUS), 马赛尔·戴尼尔(Marcel DERNY),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阿蒙·彼得森(Armand PETERSEN )和约瑟夫·萨基 (Joseph CSAKY)。

  过去的20多年来,画廊将视角拓展到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创始人皮耶和朵娣·杜梦堂以其独到的品味与视野发掘并培养了一批当代艺术家,并以最大可能支持和鼓励艺术家将他们的创想实现。现今,丹尼尔·达维欧 (Daniel DAVIAU), 尚-马里·费欧里(Jean-Marie FIORI), 埃里克·裴欧(Eric PILLOT), 尚-克劳德·梅纳(Jean-Claude MEYNARD), 鲁本·弗安泰斯(Rubén FUENTES), 休伯特·乐高(Hubert LE GALL),王克平(WANG Keping)和他们的前辈艺术家的作品在巴黎、上海和纽约三地展出。

  一直以来,杜梦堂与艺术家葆有长期及紧密的关系,更作为大多数艺术家的全球独家代理人,给予艺术家有力的经济支持。杜梦堂注重管理所售作品的传承有序,与艺术家家人、艺术家遗作继承人和各个机构的广泛合作,以其专注的态度、敏锐的眼光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画廊。除却画廊本身业务范畴,杜梦堂也经常为拍卖行和私人藏家提供鉴定评估服务,并向藏家提供艺术品收藏咨询服务,以现当代艺术为基础,与藏家一同营建独一无二的藏品体系。

  杜梦堂参与支持众多美术馆项目,出借藏品的同时,更专门成立学术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整理,为多位艺术家出版其作品全集和研究书籍。






 
关键词: 杜梦堂上海 陶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