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村寨里的纸文明》首卷新书发布  探讨中国剪纸艺术研究最新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倩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1月23号下午,图书《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1月23号下午,图书《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首卷发布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成果研讨会,在中国文联正式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承办。

  

  《村寨里的纸文明》首卷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成果研讨会嘉宾合影

  图书《村寨里的纸文明》全书共八卷本,共计100多万字,近万幅图,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图书以村社活态文化研究为主要方法,每个民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展开田野调查,汇总29个少数民族的田野调查文本编纂成书,呈现不同民族村庄活态文化视野下的剪纸传统。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

  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主持。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调研员张晓莉,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科处副调研员王彦,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青岛出版集团原副总编高继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建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敢,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俊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勤芹,青岛出版集团艺术出版部主任申尧等嘉宾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及研讨会。

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成果研讨会现场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致词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在研讨会中谈到:“总书记讲传统文化的发展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剪纸艺术是一项民间艺术,也是一项民间文艺的产业,艺术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剪纸艺术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同时也是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重要内容的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乔晓光老师主编的《村寨里的纸文明》,通过田野调查对各民族剪纸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梳理,对剪纸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致词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从文化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强调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艺术的追求,还包括对中华民族文化深刻地理解和创造性地呈现,这种创造性地呈现不仅仅是回头看自己传统的艺术,还有着眼未来和全球其他各国艺术。乔晓光教授把植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村镇普通人生活当中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系统地收集起来,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国际视野都具备了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在未来为世界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象征,我们希望将来有一天他的艺术成就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出,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欣赏到中国的剪纸艺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致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在研讨会上谈到:“剪纸艺术作为文明传承的一种方式,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乔教授耗时十六年对33个民族做了田野调查所集成的这套书,不仅可以反映出每一个民族的审美倾向和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也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理论和审美理论。民族艺术里面非遗的传承人是这一方艺术沃土的守望者和耕耘者,像乔老师带的团队,他们在进行村舍的活态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艰辛的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所有文艺评论工作者,包括我这样的工作人员学习。”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致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在会议上从自己经历谈起:“我在民协工作十几年间也对剪纸艺术进行了抢救和保护,我们确定的十多个重要产地,基本上都是汉族地区的剪纸。而乔晓光老师此次成果针对各少数民族,且改变了过去完全从纯美术角度对于剪纸艺术文化的整理,把美术学、文化学、人类学多学科整合起来。这是剪纸艺术研究或者剪纸美术研究突破性的成果,是关于少数民族剪纸第一次完整的,弥补空白的亮相。我们通过三十几个民族来看呈现体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统一性和民族的个性,深切的体会到多元一体。这一成果对于今后汉族地区剪纸艺术的整理、研究、调查也具有启示性和启发性。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致词

  “我从30岁开始拿起剪刀来,从简单表层的事物到艺术的事实花了三十多年,我老师的老师七十年前在延安就开始做剪纸,我是第三代。剪纸是有方法论的,我考上中央美院老师告诉我剪纸就是本源哲学,就是本源文化,就是民间的素描,有世界观,这个给我的触动很大,一路走过来不仅仅是奉献,我一直在获取。为什么叫十六年,究竟十六年发现了什么?” 乔晓光教授在总结性发言时提出了五点认识。

  

  2003年,为中国剪纸拍摄申遗纪录片,乔晓光、朱靖江在余未人的陪同下,赴贵州黔东南苗寨进行田野调查

  第一是发现了村寨活的纸文明,多样性是不同民族的,同一民族也是多样性的。同一个藏族,同一个苗族,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类型,反映在服装、头饰、语言、歌唱、舞蹈、谱系,完全不一样。多样性呈现出中国的特色,发现村寨活的纸文明的形态,也就是发现了文化多样性。以日常乡村生活为依托的剪纸活的文化事实,代表了中国最真实的文明。

  

  2014年1月在澜沧县拉祜族村寨考察时,采访佛堂佛爷

  第二,我们发现了文化信仰和艺术的观点,文化信仰类的剪纸都存在,平原地区当日常生活完全消失殆尽了,西洋类的剪纸如火如荼的存在,信仰成为支撑艺术重要的内在的驱动力,这个信仰又不是大一统的,又不是简单的儒释道,这些信仰不仅仅是中国的,还关联着周边国家和地区。

 

  2015年9月在四川阿坝考察藏族剪纸

  第三,考古发掘一千五百年传承到今天,作为视觉非遗的中国剪纸毫无疑问依然是丰富的,通过这样的物种体现出了中华文明的生成、发展、传递和交融。从剪纸这样一个文化物种存在的事实进入,对它进行研究、保护、发掘,使我们发现了文明的特性,保护的基础是对文化物种整体的认知和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在创新,创新和创造性的发展也是传承的重要途径。

  

  贵州仡佬族花灯上的剪纸

  第四,真正的大学和非遗的深度参与,比如培训、抢救、发展和创新的问题,都涉及深层的介入和专业化的发展。中央美术学院将“大学和非遗”作为一个学科在坚持,大学是文化物种活态的,可以使用、传承、可持续的,活的课堂和博物馆。中国不仅可以把自己的非遗做好,也可以把中国的非遗传向世界,可以用中国保护非遗的技术,为其他国家做贡献。

  

  恩施三岔还坛神艺人建始县柏杨乡张家槽村人侯运柏

  第五,多民族剪纸田野调查当中我们发现了中国剪纸和世界剪纸的关系,现代剪纸在法国、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存在,今天我们可以很自信的说中国剪纸是世界的原乡,从考古发现、文化分布,从民族区域的活形态,中国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中国剪纸和世界剪纸的关系上讲我们看到了未来,通过中国剪纸个案,跨民族、跨区域、跨文明研究也随即开始,剪纸打开了朝向世界的大门,我们走进去可以看到有文化的、自信的未来。

  

  四川省凉山彝族毕摩剪纸

  

 

 

  书 名:《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

  主 编:乔晓光

  出版发行:青岛出版社

  八卷本民族分卷:

  第一卷(已出版):拉祜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

  第二卷:藏族、羌族、彝族

  第三卷:苗族、仡佬族、布依族

  第四卷:侗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水族

  第五卷:毛南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畲族

  第六卷:藏族、土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第七卷:满族、鄂温克族

  第八卷: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