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回望云峰”赵望云巡展中华艺术宫启幕:让作品重回生命原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式合影(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  2017年11月10日下午,“回望云峰&mdash

开幕式合影(图片来源于中华艺术宫)

  2017年11月10日下午,“回望云峰——中国美术馆藏赵望云作品巡展”在中华艺术宫33米层启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华艺术宫联合主办,既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暨捐赠巡展系列,也是中华艺术宫近年来持续推动中国水墨画创作与发展学术课题中的重要展项。

开幕式现场

  展览共呈现中国美术馆馆藏的赵望云110余件作品,对赵望云多年来的中国画创作历程进行一次重要梳理和回顾。

  赵望云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束鹿市人。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2006年,在赵望云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其八个子女以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51幅作品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思念之情。这批宝贵的捐赠,涵盖了赵望云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创作,对赵望云一生的艺术创作构成了有序而系统的总结。2014年,中国美术馆在“典藏活化”系列展刚开始启动时,就举办了馆藏赵望云先生写生作品展,旨在引领当代美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导向。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表示:“赵望云先生心中有人民,作品才有温度。”这批作品在中华艺术宫展示,是践行了赵望云先生所信守的“为大众而艺术”的理念,使这些国家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所享。

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

  赵望云的作品以表现时代精神为追求,自始至终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就如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所言,“赵望云先生是一手牵着传统,一手牵着人民,为后人树立了标杆和人生态度。”

  本次展览特选择中华艺术宫的入口展厅,也是希望让更多观众看到这些有厚度、有温度的作品,“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

赵望云之子赵振川

  赵望云之子赵振川介绍,本次展出了上世纪40年代父亲定居西安,面对西北的大好河山而用独特感知方式创作的部分作品:“父亲热爱生活、发现生活,大地和人民是他的画室,不断激发他创作与表现生活的力量。画展名为“回望云峰”,也有让这些作品重回生命原点的寓意。”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分为“赵望云年表介绍”、“我是乡间人:‘农村写生’(30-40年代)”、“直面大自然:图开西北(40-60年代)”、“归忆桃花源:梦里家山(60-70年代)”四个展厅。

赵望云年表介绍展区

“农村写生”(30-40年代)现场

  赵望云的艺术历程发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确立了改造中国画的新艺术观,主题内容直面人生、直面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而作为“乡间人”的平民出身,在塑造自我质朴、敦厚的内在骨气的同时,也使其对于农民生活和情感有着天然的亲近。

  四十年代后,赵望云定居西安,继续坚持原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经验,而且更加注重对传统的深入研究,艺术视角也转而聚焦于山原雄浑壮丽、民风朴实厚道的整个大西北。画面内容不再仅是早期以人物为主的乡间民情,而是扩展至既包含着祖国建设、乡村变革等的社会内容,又展示着西北自然雄浑壮丽的山川风貌。

“直面大自然:图开西北(40-60年代)”现场

  无论是建国后五十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宝成铁路写生、黄河写生,还是林区写生、祁连山写生,赵望云的画卷以写生的方式展开,笔墨朴实自然,风格峻伟森郁,将西北自然风光和传统艺术精神相互熔铸,奠定了“长安画派”的艺术主张和实践方法。

“归忆桃花源:梦里家山(60-70年代)”现场

  晚年的赵望云更将内心的自然与生活体验消化、提纯,再造静穆、纯真的化境,既有寄托对时代与人生相互碰撞的沉吟忧思,也有怀想过去、憧憬美好未来的梦里家山。

赵望云 国画 深入祁连山 轴

纸本水墨设色 1954年 161.3×90.3cm

中国美术馆藏

雪天驮运图 1954年 赵望云 146.5×80厘米 国画

黄河系列·看戏 1959年 赵望云 35×46厘米 国画

拟毛泽东诗意 1964年 赵望云 179×95厘米 国画

终南山下 1974年 赵望云 70×34.5厘米 国画

霜林晓色 1976年 赵望云 65×33厘米 国画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18年1月3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