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地尽头”林俊杰个展开幕 呈现难民的自省与自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峰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地尽头——林俊杰个展”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

  “地尽头——林俊杰个展”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9月9日,“地尽头”林俊杰个展在广州风眠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是风眠艺术空间自2016年以来推出的第二个艺术家梅州驻地计划成果,也是青年艺术家林俊杰的第一次个展。

由左至右:艺术家林俊杰,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林风眠美术馆执行馆长、风眠艺术空间总监姚远东方,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策展人郭楠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台湾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所长黄孙权等嘉宾领导出席了本次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策展人郭楠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参展艺术家林俊杰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所长黄孙权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 艺术家林俊杰为观众进行导览

  梅州驻地艺术计划产生于2015年。近些年,把艺术作为一种异于其它激活城市的方式,让地方魅力得以再现的案例不断。通过到全球艺术改变地方案例的分析,包括瑞士巴塞尔艺博会、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等等。风眠艺术空间总监姚远东方决定选择梅州,这个由流民迁入而生长的特殊土地,希望通过艺术驻地的方式,首先尽可能地打破人们一些固有观念,对其生命有更多超己的想象。其次在过程中发现一些已经被忽略和遗忘的地方经验。

开幕式结束后 艺术家林俊杰为观众进行导览

  在这个整个驻地、田野调查和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可以起到它自身特有的作用,提出或者解决更多问题。一个地方或者空间的保存与建构,必定是一种从记忆到希望,从过往到未来过程中的积极时刻。地方意义的重构可以揭露隐藏的记忆,为不同的未来提供前景。

 “地尽头——林俊杰个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林俊杰1993年生于广州江门,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总体艺术工作室。他的外婆,是一名“大逃港”事件的亲历者,在她中风的几年之后,她讲出了年轻时的这一段经历。当时对林俊杰而言,外婆平淡的讲述并没有触动到他,反而是在这之后对逃迁还有离散这些命题的关注下,他才意识到,在当下所有媒体一片倒地描述难民的苦难时,为何经历过相似事件的外婆如此释然?这个疑惑成为了他此次驻地创作最直接最原始的驱动力。

《灯塔》单频影像/1080p

《无主之地》/装置/Led灯管、碎石/尺寸可变

《给陈伯的一封信》/行为、影像/20CMX15CM

  策展人郭楠表示,我们一直在讨论离散和命运这些大的主题,其实所有的讯息几乎都是来自大众媒体,大众媒体给我们制造的泡沫里,习惯性地变成了别人离散和受苦的见证者,我们从来也不关心每一个个体背后真实的表达还有感受,更加不会知道在命运的重挫后还会有更多可能的应对方式。

  在这次的在这次驻地项目中,林俊杰把目光投向了在日战时逃迁到兴宁的潮汕人身上。二十世纪中期,世界第二次大战标志了难民危机的出现,“边界”的概念就此产生。而此时在中国的潮汕地区,抗日战争导致了上万潮汕人变成无所之人,他们为躲避敌军逃迁到梅州兴宁。七十年过去,如今这一批留在兴宁的“走日本”亲历者早已都是耄耋之年或者久归道山,剩下的儿孙则慢慢地成长为“新兴宁人”。他利用影像、行为与装置等多种媒介,从自身生命经验和驻地经历阐发,通过作品进行事物与情感的转换,营造出一个诗意的、引人深思的叙事空间。

《悲伤的主角不是你》/装置/玻璃、变速器、风扇罩/尺寸可变

《噩耗的预言者》/双屏影像/1080p/摄影/艺术微喷/5版+1AP

  艺术家林俊杰在开幕式致辞中也提到,这个展览并不赘述苦难,而是呈现了他在事件之外,对历史以及当下现象的交叠思考。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那就是站在未来回望过去,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清楚的看见当下的处境还有所作所为,才会思考当人处在循环受难的大轮回里时,要怎么样自省,然后自救。在这个展览里,难民始终只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完整叙述,作品穿越真实跟想象,将“抵抗遗忘”这个隐形的线索渗入在整个展览里。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0月31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