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开幕 在势象空间重新认识蒋兆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晓萌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7年9月2日,由势象空间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人道之光&mda

  2017年9月2日,由势象空间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在在势象空间隆重举办。展览展出了蒋兆和先生自1939年以来的12幅重要珍贵原作,分别是《对门女》、《还乡》、《给爷爷读报》、《毛主席在麦田》、《学习毛主席著作》(春光明媚)、《西双版纳一小姑》、《倪志福像》、《学写字》、《小孩与双鸽》、《七条鱼》、《白居易诗意》、《鸽子——为纪念郑成功作》。

嘉德总裁胡妍妍(左)、雅达国际董事长蒋建宁(中)、势象空间总负责人、此次展览策展人李大钧(右)

势象空间总负责人、此次展览策展人李大钧,蒋兆和学生、著名书画家王迎春,蒋兆和学生、著名书画家杨力舟,著名艺术家谭平

嘉宾合影

  此外,展览还通过“兆和论艺”、“馆藏珍品”、“佚失作品”、“兆和自序”、“文献选目”、“原作诠释”、“众说兆和”“艺术年表”“兆和掠影”“出版文献”等部分,向我们梳理了蒋兆和先生丰富、翔实的学术资料。

  “兆和论艺”部分是蒋兆和书写于1956年长达十九米的书法长卷《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其中对素描与中国画的融合进行了相当的实践与研究;“馆藏作品”“佚失作品”部分分别选录了历年来被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蒋兆和作品106幅,佚散的作品100幅;“兆和自序”部分,精选了蒋兆和写于1940年、1948年的两次画册自序和写于1985年的《病榻梦语》,使我们看到一个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家的人文素养;“文献选目”部分从解放前后、国内国外不同时期和角度,收录了关于蒋兆和研究的大量文献选编目录;“众说兆和”汇集了从民国时期以来人们对蒋兆和其人其作品的评价;展厅里由蒋兆和先生的出版物构成的一面书墙,集中展示了蒋兆和的“出版文献”。

势象空间总负责人、此次展览策展人李大钧

  蒋兆和,1904年生于四川,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此次展览是蒋兆和艺术的整体呈现,除了蒋兆和的12件原作外,还有重要文献中的数百幅作品。其中一部分被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还有一部分已经佚失,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蒋兆和遗失的那些作品能够回来。另外,此次展览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国嘉德一起合作,联手推动蒋兆和的艺术。” 势象空间总负责人、此次展览策展人李大钧向记者介绍到。

嘉德中国书画总负责人郭彤

  对于此次展览的举办,嘉德中国书画总负责人郭彤说到:“蒋兆和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之所以与势象空间合作此次展览,是因为近年来我们能在美术馆、拍卖市场上见到的蒋兆和的精品力作越来越少,即使见到也是零星几张,鉴于此,我们觉得蒋兆和这位艺术家应该得到更有力的推广。另外我们对于蒋兆和的认识也非常有限,一提到他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他的作品《流民图》,其实,除了这件作品,蒋兆和还创作了大量非常有时代影响力的力作,为了让大家能够全面认识蒋兆和,我们才决定举办此次展览。另外,此次展览的12件精品力作,将于2017年12月亮相嘉德秋拍大观夜场,以‘大家’的专题形式呈现。”

展览现场

  主办方对蒋兆和艺术的深入梳理和呈现,还表现在对展厅布置和展览环境的精心构建上,蒋兆和是来自民间的画家,是中国现代画坛为民生呼号的的杜甫。展览力图循着他的视觉,呈现一幅幅苍生写照,折射恒久的人道之光。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得到蒋兆和家属的大力支持配合,蒋兆和的女儿蒋代平女士亲自为12幅原作撰写了作品诠释,还原了作品的诞生背景,叙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生动故事。家属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老照片,使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人们可以了解真实的蒋兆和及他的波澜壮阔的时代。

展览现场

  展览期间将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一系列专题的讲座,并将由此引发对蒋兆和先生的重新认识。此次展览是首次由独立机构举办的推广蒋兆和艺术的活动,来自民间化、学术化的视角和话题得以展开。这也是势象空间推出二十世纪现代大师系列展的重要展览之一,蒋兆和文献展的举办,将为艺术市场注入新的宝贵资源,并将唤起对中国现代民族艺术瑰宝的关注。

  蒋兆和的学生杨力舟、王迎春,老一代艺术家的家属张光宇之子张临春、古元之女古安村、李斛之子李凡、李蓉,祝大年之子祝重寿,雅达国际董事长蒋建宁,嘉德总裁胡妍妍,七星集团总裁兼798文化公司董事长王彦伶等上百位来自北京画坛和学术界、收藏界、艺术市场的来宾出席了开幕活动。

  展览自9月2日起将持续至9月22日。

  “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现场图片及内容选摘

  “珍贵原作”

 

对门女  89×48cm  1939年

还乡  181×109cm  1946年

给爷爷读报  97×80cm  1952年

毛主席在麦田  57×72cm  1954年

学习毛主席著作(春光明媚)    109×79cm  1961年

西双版纳一小姑  132×58cm  1962年

倪志福像  80×55cm  1964年

学写字  46×63cm  1978年

小孩与双鸽  68×50cm  1979

七条鱼  40×68cm  1979

白居易诗意  123×68cm  1980年

鸽子——为纪念郑成功作  126.5×59cm  1982

  “兆和论艺”

  有些素描为了画家在创作上的需要 , 进行一些特写 , 或只有 线条勾勒轮廓 , 概括了一定形象的某些特征 , 仍不失其为精确的素描。这种素描 , 一般常称之为“创造性的或创作上的素描”。就是说作为基本练习的素描本身的基础 , 是要懂得光与物体的整 体关系。因为在大自然界中 , 一切物象都不是孤立的,是处于彼 此联系相互影响之下成为一个统一体。作为绘画来说 , 不通过光 的正确表现 , 是不能体现一个形象的具体体积 , 反之 , 不通过形 象的具体体积的结构 , 也不能正确地处理光的关系。从这个原则 出发 , 形成素描在造型方法上有两个方面 , 一是通过具体的解剖 透视等知识去分析客观物象 , 一是通过明暗产生的黑白调子去进行体面的详尽描写。

  ——蒋兆和《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文章节选

  “馆藏珍品”

  “佚失作品”

  “兆和自序”

  “然而事实固非如此之简单,路有高低,人亦各有幸运,拥百万之家私,居高楼之大厦,美食娇妻,尚有何求?而所求者,抑或为五世同堂,百世其昌,不管土地堂之建筑于何时也!人之不幸者,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嗷嗷待哺的大众,求一衣一食而尚有不得,岂知人间之有天堂与幸福之可求哉!但不知我们为艺术而艺术的同志们,又将作何以感?作何所求?”

  ——1940年版《蒋兆和画册》自序一

  “文献选目”

  “原作诠释”

  “众说兆和”

  看《流民图》, 我第一次看《流民图》是在太庙 , 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当我一进那个展室的时候 , 给我很大的震惊。怎么这么大一张画阿 , 可当我走近从头到尾细看的时候候 , 那时我的心情就非常沉重 , 我感觉到我自己也是画中的一员。

  ——萧琼

  先生的名字,将随着历史的推移,进一步为全世界人民所了解、所熟悉。他的光辉作品,将和伦勃朗、委拉斯贵支、苏里柯夫、谢洛夫的作品一样,在人类文化史上葆其永恒的价值。

  ——范曾

  学生深知,沉默寡言是您的外表,先生其实是奋力呐喊的人。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画家,在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中华民族被奴役的痛苦岁月里,是先生奋起画笔,“意藉真情,以抒悲愤”!为挣扎在最底层的民众疾声呐喊。这喊声至今震撼着人们的灵魂。

  ——周思聪

  “艺术年表”

1936年,南京中央大学部分老师合影(左起:顾了然、吴作人、吕斯百、张倩英、蒋兆和)

1938年的蒋兆和

1979年,蒋兆和在画室

  “兆和掠影”

  “出版文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