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时隔十年再办个展 孙新宇耍抽象“十八般兵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7年8月12日,孙新宇个展“十八般兵器”在玉兰堂拉开序幕,距离上一

  2017年8月12日,孙新宇个展“十八般兵器”在玉兰堂拉开序幕,距离上一次的个展,已时隔十年。

  出生于1969年的孙新宇,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并于同年起任教于河海大学。此次展览中,孙新宇的作品多是以一组为主题来呈现,并且与上一次个展的作品风格相比,孙新宇的风格已由具象走向抽象。

十八般兵器系列

  此次展览作品中,每一幅画的主题都以具体的人或物为命名,作品表面只有以色彩交叠出的点和线,而无具体形象。如“十二星座”、“一百零八水浒好汉”、“十八般兵器”等,孙新宇将每个系列中的具体的人或事物的原有形象或者故事打散并进行重组,并以自己的趣味、喜好来选择题材并进行创作。

  孙新宇早期的作品是以点或线结合的形式出现的,运用点和线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层次来构成画面。画的内容也大多是人物和事物,把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或故事拿来进行打散和重组,当时那批作品的产生是源于自己对美的朦胧认知,有很大的随机性。这些题材的选择,基本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加上上学时训练出来的控制习惯,觉得怎样画比较符合自己的趣味就怎样来,通过对每一个局部的高密度工作,取得相对的心理平衡,画的让自己放心一些。

《圣诞树》 180×140cm 布面丙烯 2015

《礼物3》、《礼物1》 116×146cm 布面丙烯 2015

  在进行高密度的点画过程中,画面产生的效果让艺术家时不时的想到粉彩、磨漆、陶瓷等一些传统手工艺,觉得自己的精力大多用在面的变化上了,对平面的华丽与流畅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相对应的想到了瑞士的钟表,这个最具典型性的西方工业,还有古代服饰的对比,我们花团锦簇的宽袍大袖,它们盘根错结的贴身紧扣,这些类似的对比性的思考,让艺术家找到了一个相对应的支撑点,把点和线的绘画形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武松、关胜、皇甫端、鲁智深、卢俊义、燕青、燕顺、穆弘、花荣、吴用、凌振、石秀》 180×81cm 布面丙烯 2016

《李逵、戴忠、彭玘、韩滔、林冲、宣赞、吕方、朱武、张青、黄信、裴宣、阮小五》 100×81cm 布面丙烯 2016

  后来在看到《林风眠画论》时,孙新宇注意到林风眠在留法期间,他的法国老师曾经建议多从本民族的传统工艺品上考虑绘画的事。这段话让孙新宇确认了自己前面那种模糊思维的可行性,“我开始主动梳理自己为什么会产生点线构成的画面形式,觉得既然是奔着面的方向去的,不如直接用面的方法来画一下试试,于是开始尝试着用罩染的方式进行描绘。刚开始进入罩染的方法时,还是依据自己熟悉的造型知识和构图方式,画了一段时间以后,慢慢意识到,不论是点线结合还是罩染,自己的画虽然都是以具像为载体进行的,但过程是更倾向于方法,于是开始了关于方法提炼的思考。”

《语文》  116×89cm  布面丙烯 2015

  由于思考方向的转变,孙新宇开始喜欢上克利的如钟表机芯结构图一样的绘画。“看着看着只能看出他千变万化中的淳厚,却看不明白他产生千变万化的原因,后来觉得他丰富多彩的原因是来自于他顺从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这个东西是历史沉淀出来的,是骨子里的东西,是没办法也没必要弄明白的,这是另外一个思维系统,只需要知道它好就行了。于是我也就不强求了,对于克利的思考让我开始对自己惯性思维有了一定的认可。比如漆器的反复打磨,陶器的窑变,我觉得现在自己画画的过程就像是磨漆加窑变,控制这个全过程的是一套程式化的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尽量避免我在绘画过程中左右摇摆,随着画面结果的产生,程式也配合着进行相应的调整。”

展厅一角

孙新宇作品 星座系列

  “或是水浒人物,或是十二星座,或是十八般兵器等,这些系列作品名称或内容对我来说是必要的。我可以通过每一个名称或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打散或重组,这些具体的信息,可以分割开我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保持相对的随机性,保持每一个画面都是在一个相对新鲜的状态下进行,把精力更大的保留到处理方法与画面的关系上,让自己尽量处在一个提炼和总结的状态。”






 
关键词: 孙新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