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关于“边界与空间”的追问 王璜生大型个展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段维佳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8月10日下午3点,王璜生大型个展“边界/空间”在北京民

  (雅昌艺术网讯)8月10日下午3点,王璜生大型个展“边界/空间”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美术史论家巫鸿教授担当策展人。开幕式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主持。

开幕式现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周旭君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在致辞中肯定了王璜生作为美术馆馆长与艺术家的治学态度与钻研精神。同时作为民生现代美术馆艺术家研究个案,王璜生的艺术实践通过此次的展览成为其中的一份线索与研究方向。王璜生有着多重身份,在20多年的策展经历中,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国性重要展览,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普及和推动中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苏新平

策展人 巫鸿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与王璜生是中央美院“并肩战斗”的同事和好友,苏新平认为在王璜生身上始终有着一种文人品格,他所坚守的世界观对现在的知识分子是非常难得可贵的,这也是他不管是馆长还是艺术家、大学教授都是始终存在的,也是他自己对这个社会的关照。

  策展人巫鸿教授在发言中回忆了与王璜生长达15年的交往,作为馆长与艺术家两人在艺术上有多次交流与合作。巫鸿作为策展人谈到一些观展的建议,在装置的视觉冲击力中思考艺术家的思想,提出新的问题,这也是当代艺术所要探讨的方向。边界与空间概念是多重的,既是具体也是某种抽象,特别是绘画中线条,展览的四个空间在无形中形成二维到三维的转化。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 李文华

王璜生致答谢辞

  作为卸任央美美术馆馆长后的第一次大型展览,王璜生此次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将自己的近年作品进行一次梳理性的呈现。他在发言中对展览主办方与协办方,以及长期支持和帮助他工作与艺术创作的各位艺术界朋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现场参加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香港3812画廊总监、香港水墨艺博会总监许剑龙、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雅昌文化集团副董事长何曼玲、《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舒可文、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评论家杨卫、艺术家张晓刚、汪建伟、刘彦湖等。

 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大咖云集

展厅入口

  此次展览是王璜生卸任央美美术挂馆长后的第一场大型个展,汇集了近五年来的近10个系列的绘画以及装置影像作品。包含《游·象》、《线·象》、《痕·象》、《箴·象》和《墙》等系列的创作,以及针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空间,特意创作的《界》、《缠2》、《溢光》、《隔空2》大型装置影像作品。

 

范迪安院长在开幕前一天到美术馆参观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谈到:“从这次展览中我看到他一如既往的学术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不同材料媒介应用中的观念意识。水墨语言是他的基本构成,王璜生有着深厚的家学蒙养以及科班训练,同时他对中国水墨有着独到的研究视角,并形成了敏锐的水墨构成意识。他一方面对水墨艺术所蕴含的人文关切都很好的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在水墨语言的特征上,尤其是笔墨的表现则是更加超越以及当代化。”

  范迪安院长认为,在王璜生的作品中不只是单纯艺术的表现,而背后包含的则是对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感触。“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焦虑,他对边界的敏感实际上是一代人的体验。但是边界在现实中无所不在,边界也会带来恐惧,也是有文化体验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王璜生近些年在水墨的实验、媒材的实验中,他是更加真切的将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

《溢光》铁丝、玻璃管 尺寸可变 2013一

  《溢光》是由700多个玻璃管与铁丝组成,同时在下垂的钢丝下铺上被打碎的玻璃,在灯光的照射下,玻璃碎片的反光与铁丝的投影相互呼应,构建一个“溢光”的场景。但是当锋厉的铁丝被挤压穿过脆弱的玻璃管,玻璃的碎片散落满地,也包含着一种生命与现实的隐喻与张力。

《隔空2》 钢丝网、布幕、灯光

  《隔空2》是在狭长的空间中,做出两个巨大弧度的透光墙壁,顶上的九个灯筒在旋转中将悬挂的铁丝投影在墙壁上,观众走入其中被游动投影覆盖,这些光影仿佛是水墨线条在不断的出现和消散,形成视觉和感知上的冲突。

《界》金属框架、金属隔离网、摆动机械 尺寸可变 2017

  《界》是此次王璜生最新的作品之一,四面由铁丝网构成的金属框架组成,同时在机械装置下持续来回摆动,悬挂的铃铛会发出清脆的声响。背后的整面墙的投影播放的是王璜生在海边夜晚拍摄的海浪影像,闪烁的灯光、海浪声、人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

《缠2》铁丝、纱布、风机 尺寸可变 

  纱布缠绕着铁丝网,纱布在缠绕包扎中不断被扎破被撕裂,手与这些芒刺相接触,强劲的鼓风机吹起纱布撒向空中,并发出巨大轰鸣声,9个并列分布的金属台如同病榻,产生一种包扎、瘪疗与伤害、疼痛相杂揉冲突的矛盾感。

架上绘画展厅 每一张画都是用背后的木框“悬浮”在展墙上

  在侧面展厅中是架上绘画板块,展出了王璜生早期至今持续创作的自由水墨书写《游·象》系列、报纸为载体《线·象》系列、尝试用纱布进行拓印的《痕·象》系列到今年最新的《箴·象》、《墙》系列。

《箴·象17020403》纸本水墨拓印 35 X 35cm 2017

 

 

《箴·象》系列

抄写的《圣经》

  《箴·象》系列王璜生区别于水墨的黑白,用鲜艳的红色进行拓印。应用纱布这一有特殊意味的媒材,来表达一种伤害与赎罪的复杂情感。在画面上,王璜生还抄录了一些《圣经》中关于人类自我反思的箴言。

 

《墙20170620》纸本水墨拓印360 x 290cm 2017

《墙》系列 纸本水墨拓印  2017

  纱布、绑带及拓印的方式是王璜生这个阶段创作和表达的一种尝试。在他看来人与人的隔阂和自我保护所形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墙”。《墙》系列是由一条条纱布的印痕组成,隐喻着伤害、痛感、隔离、流血、呵护、疗伤等,而纱布拓印本身的肌理特质及墨色深浅干湿的表现效果。尺度较大的画面与微妙细致的拓印痕迹包括纱线散乱的印痕,追求视觉与心理两重层面的体验性表现。

线·象《南方周末》 系列 报纸水墨 

《谈话》铁丝、树脂 90x90XSScmX4 2014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主题来自艺术家对“边界与空间”问题的不断追问。边界作为界限,既包含着对既有规则的怀疑与思想观念的对立冲突,同时它也是领土、意识形态等一切历史的和权力话语的外在彰显。而空间问题在艺术家的创作中被一分为二:一方面是艺术家持久以来的对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去感官化”的关注与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架上到装置,从二维平面的点线到三维空间视觉的转化与探索。

  王璜生作为一名艺术家、美术馆管理者、博物馆和艺术史研究学者,有着多重的身份。他的艺术创作,往往夹杂着传统文人的品性修养以及现代知识分子对文化、现实及历史议题的关注和介入态度,使其艺术创作不再是对高雅文化和视觉愉悦表征的调用,而是通过对文化记忆的重建,重新审视全球背景下政治与多元文化的现实,并让人们对当下现实的某些僭越行为有所警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9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