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八一”90周年纪念展:百余件龙美术馆馆藏“红色经典”作品亮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谢媛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为了纪念“八一”建军90周年,龙美术馆(浦东馆)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

  为了纪念“八一”建军90周年,龙美术馆(浦东馆)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8月1日起举办《1927 - 2017 “八一”建军节90周年纪念展》,展出百余件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

龙美术馆(浦东馆)《1927 - 2017 “八一”建军节90周年纪念展》

  本次展览龙美术馆(浦东馆)甄选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各个年代的主题性创作百余件,包括油画、版画、素描、国画等,真实地再现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挽回”的精神以及文艺工作者用画笔为革命事业增添光彩的决心。

龙美术馆(浦东馆)《1927 - 2017 “八一”建军节90周年纪念展》

  这些珍贵的“红色经典”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其唯一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文献性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属性。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时代奠定基石”,为了使文艺成为革命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深入群众,学习民间艺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了与过去不同的作品;第二部分“服务于社会”,展现了当时全民拿起画笔为社会服务的现象,他们运用自己的特长抗美援朝,宣传保家卫国;第三部分“为革命整旅厉卒”,美术创作服务国家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反映革命斗争,成为推动革命的特殊方式;第四部分“传承中发展”,展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的作品,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变化推动了美术界思想解放的进程,使这一时期的作品百花齐放。

  自此,龙美术馆(浦东馆)成功举办了《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展》、《新中国的童年记忆——革命题材连环画馆藏展》、《革命文艺与主题创作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展》、《革命的时代:新中国建立65周年纪念特展》等大型馆藏作品展览。接待了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培明中学等多个中小学师生参观,为上海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做出积极贡献,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得以回顾峥嵘岁月,缅怀抗战英雄,激励着他们为民族复兴奋勇直前。

  展览回顾历史,让如今的我们看到革命时代的精神与品格,同时提醒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就是团结一致、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这种抗争精神直到如今都在鼓舞着人们,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

  重要作品:

  陈逸飞《踱步》 布面油彩 186×356cm 1978

  陈逸飞的《踱步》作为一件具有自画像性质的主题创作,带有强烈的电影蒙太奇手法,是他放弃了原来驾轻就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后的尝试。画面的左侧是一把带有历史感的黑色靠背木椅,右侧是艺术家自己低头沉思的背影,观望中国自1921年以来的历史云烟,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八国联军等历史事件被勾勒在半透明的画布上,如同洇开的墨水般在艺术家面前不断蔓延开来。艺术家将自我置身于艺术作品中、大量的历史图像前,在自我的时空中对历史进行反思,成就了一个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反思自我与历史,寻找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形象。这种面对历史图像的构思表明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时代精神的进步。陈逸飞在表现历史和现实题材的同时,不仅善于对宏大场面作构建,用恢弘而凝重的笔法去描绘的同时也具有中国油画独特的美感。

  黎冰鸿《南昌起义》布面油彩 119×159cm 1977

  黎冰鸿生前曾三绘《南昌起义》,时间从1959年持续到1977年。画面中,五位领导人相对集中地出现在画面的主要部位。周恩来正在台上讲话,号召大家团结一心,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人物紧握的拳头和慷慨激昂的神态有效地起到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台下热血沸腾,积极响应的士兵都已手持武器整装待发。在周恩来的后面是起义军的集会地——江西大旅社。背景建筑原是南昌的江西大旅社,典型的徽式建筑于1927年7月27日前敌委员会成立时被定为起义的总指挥部。建筑的结构和环境透视被社外墙门框外的壁灯和黎明破晓时分的光线所照亮,在刻画人物严谨、冷峻的同时,使画面总体感觉呈现出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作者在人物刻画和场景安排上力求真实,通过凝重的笔触和色彩冷暖的强烈对比强化了战斗即将展开时的紧张激烈的气氛,以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再现了起义前夕这个庄严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瞬间。

 

  苏高礼、杜键、高亚光《太行山上》 布面油彩 250×360cm 1981-1984

  《太行山上》的独到之处在于既是写生又超过了写生,不仅描绘了风景之美,也有创作的成分,以一种普通劳动者的感情来感受这片土地。溪流在层层堆垒的山峦中蜿蜒绵恒伸展开去,中间主体的军民人物形象犹如从远方行来,步履前向,映衬着远景中冉冉升起的旭日,如同一幅流动的画面,构成气魄宏伟、意境深渺的史诗般壁画。作者努力追求和塑造的是对一个辉煌时代的深情怀念和重现。这是对战场的凭吊,对战士和山民的追忆,对纯朴民风的怀念,对天地沧桑的感慨,对抗战精神的赞颂,也预示着对今日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作品积淀的文化根基是否深厚、语言和艺术技巧是否精美,是构成作品魅力的所在。这件作品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劳动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写意又写情。

  全山石《中华儿女——八女投江》 布面油彩 192×300cm 1989

  全山石为创作这幅油画到黑龙江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艺术家将历史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加上对艺术语言的驾轻就熟,构成了壮烈且震撼人心的场景。八位抗日联军女战士互相扶持,艰难行走在滚滚江水中,激战后的她们伤痕累累、衣衫褴褛,但她们脸上流露出的宁死不屈的顽强和英勇就义的从容让人无比动容。惊浪拍石的牡丹江水、相互扶持一脸凛然地走向水中的战士们和黑云密布的血色天幕构成三道水平格局,构图稳定而凝练,极具视觉冲击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所呈现的戏剧效果,通过浓郁饱和的色调、恢弘有力的构图以及人物气质的刻画。其中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到地运用明暗,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这种魔法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其风格中的戏剧性色彩,使画面有了故事情节。作品所要表现的虽是悲剧的主题,在画家的笔下却显得无限壮丽,宛如一曲英雄主义的悲歌,深沉地表现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

  沈嘉蔚《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布面油彩 189×159cm 1974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一触即发的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黑龙江地处中苏边界,1969年3月的“珍宝岛事件”,使这里作为“反帝”、“反修”的前线,备受国内外的关注。因此,该画的主题意义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作者选择了位于高处的了望塔的一半,使画面处于一个险峻的高度之上,令画面构图奇特;站岗的战士像雕塑一般地矗立,又像雕塑一般富有体量感;因为视角的高度能够俯瞰一望无际的边境,我方一侧欣欣向荣,而以江水省略掉了苏方的一边。主题中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在画面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作者在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在艺术语言上的功力,都帮助了主题的表现,使形式和内容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完美的结合。画面中迎着朝阳的各种景象的冷与暖,主体战士的静与正走到楼梯上面来换岗的战士的动,钢结构岗楼的硬边与战士的衣服、云彩和江水的走势,都形成了许多值得玩味的对比。而这些对比对于形式技法的运用和铺陈都创造了一种可能,也为该画的艺术形式所表现出的审美的力量增添了许多吸引人的对方。

  沈尧伊《长征之路》 布面油彩 185×300cm 1980

  《长征之路》综合了长征过程中的主要事件,通过一道富有想象力的光圈,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场景,以梦幻般的蒙太奇式的关系组合到一起。与他此前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同,这种将不同时空拼接在一起的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表现了这一时期他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探索。画面右侧过草地的大队人马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篇幅,刻画得最为细致。这些红军战士们在草地泥沼中艰难行进着,战争的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沧桑,也写满了坚韧与执着。“飞夺泸定桥”的场面被画家紧凑地安排在左下角,那种挤压的感觉和人物匍匐前进的动态突出了战斗的紧迫感,向外延伸的钢索更增添了画面的张力。在左上方,逐渐远去的背景是红军队伍正在翻越的皑皑雪山,这样的表现手法既与下面“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衔接得十分自然,又使得整个画面有张有弛,充满节奏感。画面上方金色光环的构思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在如同太阳一般的光环中,几个红军战士的模糊身影正在长征道路上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似乎是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又或者是一股支持战士们坚持下去的信念与理想。而画面中央背着钢枪带着孩子的女战士既在过草地的行军队伍里,又有一半笼罩在光圈中,成为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联结点,她的眼神中既表现出对信仰的虔诚与向往,又透露出不屈不挠的坚毅和刚强。纵观整幅画面,作者以发人深省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审美理想,以史诗般的宏大气势展现了长征精神永恒的辉煌与意义,堪称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力作。

  唐小禾、程犁《井冈春雨》 布面油彩 185×340cm 1976

  《井冈春雨》选取了毛泽东和井冈山地区军民一起插秧的内容,表现了领袖与民众之间的新的社会关系。这件作品是井冈山题材美术创作中最为特殊的内容,没有武装斗争,没有红旗招展,也没有群情激奋。画面中背着大刀的赤卫队员,红军中的司号员,以及毛泽东左边的红军干部,还有画面右侧驾着的步枪,都告诉人们这是战斗的间隙。尽管没有直接表现井冈山的武装斗争,然而武装斗争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作者在画作精心营造的春天和春雨有着丰富的潜台词,春天的生气,春雨的孕育,一切都和“井冈”联系到了一起,丰富了主题的表现,也在审美领域为那个时代带来了春天的气象。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