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隋建国: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好地自我完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梁侨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7月7日~8月24日,艺术家隋建国将在佩斯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30号娱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7月7日~8月24日,艺术家隋建国将在佩斯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30号娱乐行15楼C)举办个展,展出一系列纸上及雕塑作品。7月6日晚18点举办了开幕酒会。

  隋建国一直是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在近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发展出极富思辨性的创作观念及表现手法,被评论家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此次个展将展出隋建国创作于2017年的数件纸上作品,以及艺术家最著名的早期作品之一《地罣》。

  纵观隋建国的近年创作,不难发现艺术家对于材料的认识正随着艺术家对生命思考的深入程度进入到更为本质的层面。在与材料密切而长久的相处中,艺术家与作品的內在关系日渐凸显——这种关系存在于作品(尤其是雕塑)作为物自身的独立性与作品作为创作結果的附属性之间的巨大矛盾之中,而在矛盾张力下寻找动态平衡正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隋建国佩斯香港个展的海报

  对话隋建国——

  雅昌艺术网:为何您会选择时隔9年再次在香港展出?这次展览的展品选择上有什么考虑?

  隋建国:其实我没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跟画廊合作,展览基本都是画廊安排的,我之所以找画廊就是不想去操心事务性的东西,我只要专心创作就行了。这次一方面我选了几件比较老的作品《地罣》,是因为十几年前在香港艺术中心放了很久,大家都熟悉了,我这次又把它放在这儿,就是告诉大家:这就是那个艺术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展出空间的限制,拿出少部分最新的纸上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上这条艺术之路的?

  隋建国:曾经我觉得“使命”这个词有点太夸张,后来有一次我无意中读到乔布斯说的一句话: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带着使命来的。我才开始认可使命的说法。文革之前,我的小学美术老师劝我画画,但我不想画,觉得画画不重要,一心想着学好数理化,长大以后做工程师、科学家。但后来文革导致大学关门,断绝了我的梦想。十七岁的时候我拜师学中国画,深入进去之后,我意识到这也可以是我的天赋和使命。不过我一直是个比较偏理科思维的人,重逻辑,这应该跟我当年喜欢数理化、想当科学家有关。

隋建国在展览现场,畅谈他的艺术经历及理念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创作一件作品?觉得在创作作品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隋建国:我创作的时候一般先试验这个材料适合做什么,适合怎么做,就算做的过程中不满意我仍会继续下去,直到做出满意的作品。我觉得任何结果都是阶段性的,我看重的是过程。3月份我在佩斯北京画廊的展览《肉身成道》,就是2008年到现在,九年持续创作的一个总结。有时候我在实验过程中想法也不是很成熟,做一段时间才看明白自己做出了什么。这中间我一般不会停下来想,而是边做边想。在创作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真挚的情感,没有真挚的情感就无法持续下去完成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中涉及到各种材料的运用,您觉得对材料的熟悉是否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

  隋建国:不,我对各种材料有着天生的敏感,这也是一种天赋。面对每一种材料,我总是能找到对我来说最好的处理方法。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这样反复创作、思考的过程是否伴随着一些痛苦?

  隋建国:恰恰相反,我觉得这个过程很有趣,甚至说是一种享受,因为不断地有新的、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如果真的觉得痛苦,那就别做了。艺术家就是天天创作,不用想一定要创作出“好”作品来。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作品才是属于自己的作品。

隋建国在展览现场,畅谈他的艺术经历及理念

  雅昌艺术网:在您担任央美雕塑系主任期间,事务性的东西应该不少,那时候对艺术创作是否有一些困扰?

  隋建国:就是导致时间不够用,但我觉得改造雕塑系也很有趣,这个精力没有白费。当然,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在过程中我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理念的合理性,但我转念一想反正没什么样板可以参考,就摸着石头过河吧,这跟艺术创作一样,一边怀疑自己、反省自己,一边踏踏实实地做,可行性就逐渐显示出来了。

  雅昌艺术网:几十年的艺术生涯,您会如何划分您的艺术阶段?

  隋建国:我会把这个时间点划分在五十岁之前与五十岁之后。“五十而知天命”,从此开始觉得时间紧迫,“时间”就成为了自己艺术实践的核心线索。

隋建国佩斯香港个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您之前提到“使命”一词,那您觉得在这个时代艺术家应该肩负什么样的使命?

  隋建国:上世纪80年代初,大家都有着很大的抱负。那时候我觉得以我对中国传统的理解,再加上现代艺术的解放精神,把这两个东西合到一起,就有可能创造出“中国的现代雕塑”。50岁之后我不那么想了,半辈子我都没有把这条路走出来,我开始觉得这个命题有问题,所以我把自己的使命变成了:尽可能好地自我完成。作为艺术家其实不用去考虑很多外在的东西,只要能把自己完成好就可以了,因为艺术家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之下,对于自己所身在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自然会蕴涵在自己所完成的艺术作品之中。其实理性地说,这个想法是对的,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只要有这么十个八个都能自我完成得很好的雕塑家,中国的现代雕塑不就有了吗?

  作品赏析——

  这件早期代表作《地罣》,通过石块与钢筋这两种简单的材料将复杂而微妙的內在感受具像化,以材料自身的沉重与力量属性带给观者直观的冲击力,展现出了艺术家对于媒介材料特性的天然敏锐度与驾驭能力。在现场看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压抑的束缚感,但这种束缚感表达得较为晦涩。隋建国说,“罣”这个字的字面形象是石头上罩着一层网,深层意思则是:牵挂与记忆。这件作品曲折隐晦地表达着一种沉重的记忆,至今仍难以让人平静。

  这三幅作品是来港后现做的,材料是纸上硅酮胶,完成于极短时间内的纸上“画作”將艺术家的控制力压缩到了极限,而材料自身的不稳定性更使得最终结果有了更为随机的变化可能。恰恰通过物理层面上的有意缺席,艺术家自身的存在性得以获得更为“形而上”的意味,从而最终完成对于作品及自我的双重确认。隋建国说,这三幅作品是次第的尝试,材料的各种可能性都在操作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甚至现在在他脑海中,已经预想到了如果再往下进行,第四幅、第五幅作品应该如何完成。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