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上美讲堂”开讲 “80后”大师云集上海谈美术教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上美讲堂”嘉宾合影  6月23日上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的学术品牌&ldq

“上美讲堂”嘉宾合影

  6月23日上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的学术品牌“上美讲堂”在上海大学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幕,近十位中国美术教育界的泰斗级大师参与了首次“上美讲堂”——靳尚谊、全山石、詹建俊、邵大箴、常沙娜、陈汉民、陈家泠亲临现场,方增先、齐康、陈佩秋特意为本次节目录制了视频。

  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担任本期“上美讲堂”的主持人。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上海艺术院校相关领导和教授以及上海大学6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堂。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先生致“上美讲堂”开讲辞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在致辞中说:“上海美术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应当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从上海美术学院挂牌之日起,上海美术学院精心设计了'上美讲堂'系列学术活动,计划邀请国内外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开放的方式展开交流与对话,共同思考和推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时,学院打破围墙,将'上美讲堂'做成开放的形式,以此建立一个共享的平台,向各院校师生、各领域专家开放以发挥共同交流学术前沿信息、研讨艺术教育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上海美术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上美讲堂”现场

从左至右: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讲座嘉宾靳尚谊先生、全山石先生、詹建俊先生、邵大箴先生

靳尚谊先生(左)、全山石先生(右)

詹建俊先生(左)、邵大箴先生(右)

陈佩秋先生通过视频讲述其绘画的经历

  本次“上美讲堂”的主题是美术教育“大家”谈,十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中国美术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思考。两组论坛的话题分别为“源起与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世纪之思”、“学院与印记——中国美术教育的世纪之路”,通过十位当代中国美术教育领域顶级权威人士的集体记忆和个人感悟,让受众了解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文脉、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从而共同思考中国美术教育的当代模式和社会责任。

  靳尚谊:在“艺专”时只有构图课

  讲座现场,靳尚谊先生首先发言,他说:“原来艺专是五年制大专,招收初中毕业生,改成中央美术学院之后是大学了,开始是三年制,招高中毕业生。前一阶段,也就是1950-1953年这一阶段,它形成的教学体制是主要培养当时的普及美术人才,因为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经济还不够好,所以在美术人才培养上,首先重视普及性教育。当时有几个系:绘画系、雕塑系、实用美术系。绘画系培养的目标是搞一般绘画的,比如说画连环画、宣传画,所以课程的安排主要是素描、水彩,这是基础课,还有线描。然后设的创造课,另外还有其他的文化课以及美术史。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学西洋美术史,主要学的是中国美术史,而中国美术史是刚刚建立的。”

  靳尚谊先生还说:“我们原来在艺专的时候,没有创作课,只有构图课,构图课作为创作课来说是很不完备的。创作课的整个模式是吸收对方多人物情景式绘画模式来教学的,所以当时新年画构图方式和西方很多创作是相同的。旧年画当中,主要的是像《胖娃娃》《吉庆有余》这些题材。一些新年画比如说《和平签名》《娃娃戏》都是用新的构图方式表现的,和原来的《胖娃娃》《吉庆有余》这一类就不一样了。”

  全山石: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有自身特点 应引以为豪

  之后,全山石先生发表讲话。他回忆道:“在培养目标上,苏联的培养目标一开始就是要培养专家,是六年制的。我们是五年制后来改成四年制,本身学制就不一样了。另在教育方法上,苏联的六年制培训当中,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天有两小时的素描三小时的油画,六年级是创作。我们没有这样做,当初我们学过这样的做法,就是五小时一贯制,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方式不是很适合。我们是早上上两节素描,下午上两节油画。早上我们吃的都是稀饭,到了中间坚持不下去了,饿了。所以学校加了一餐,有豆浆和面包。但是没等到这一餐就给吃了,就把画素描用的面包都给吃掉了。所以最后我们没有按照苏联的做法继续做下去。”

  全山石先生回顾了学生时代的创作经历:“我在国内早期学的素描和我在苏联学习的是一样的。我一年级的时候,素描和创作都是五分,因为造型和我们国内都是一样的。油画方面差一点,因为油画是西方来的,当时我们没有油画的传统,因此对油画的理解和认知上就一些差距。我们只知道用油画颜料去造型和画素描,而没有理解油画本体的语言特性。因此,我们中国学生到苏联学习,就是油画在一年级、二年级拿不到五分,所以在中国的教育当中,油画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照搬苏联、法国以及延安的鲁艺风,而是根据解放之后,我们的国情进行改革,这是非常需要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是有特点的,应该是引以为豪的。”

  詹建俊:"第三画室"相对前卫 已倾向现代艺术

  之后,詹建俊先生也回忆了早期学习和创作的经历。他说:“第一工作室主要是欧洲学派,第二工作室是俄罗斯、苏联当时回来的。当时主持第三工作室的董先生在艺术主张上,某种程度也向我们介绍了现代艺术家的艺术特色,这个班的学生在课余非常关注现代艺术,所以在当时不被普遍推崇的艺术家,在第三画室大家都在关注,所以第一画室是传统古典,第二画室是前苏联风格,而第三画室就变成倾向于现代艺术的。”

  邵大箴:“观念”是主题 是思想

  邵大箴先生则从观念、当代等方面阐述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他说:“在国内,现在也有两种争论,说画传统形态的艺术家都不是当代艺术,不属于当代艺术。只有搞前卫、观念、装置、行为、表演性的艺术才是当代艺术。这是两种看法,我暂且不说。观念当然重要。因为从古到今一直都是有观念的,观念就是主题,就是思想。传统的艺术,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初期,观念是基于形态,基于艺术形式当中的。而现在我们要把观念提出来,撇开过去传统形态,形式语言,也就是说反对手工制作,反对用脑、眼睛、心协同合作产生的艺术。而用脑、眼睛、心协同创作的艺术其实是艺术的本质,而现代艺术就否定这一点,否定手工制作的,眼睛看到的,脑子思考协作出来的艺术。”

  关于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美术学院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以新的体制机制成立的、具有相对独立办学自主权的二级学院,是上海大学综合改革、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上海美术学院成立大会正式举行,并聘任全国文联副主席、美协副主席冯远为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去年年底,上海美术学院正式挂牌后,精心设计了“上美讲堂”系列学术活动。据介绍,“上美讲堂”将邀请国内外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开放的方式展开交流与对话,共同思考和推动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同时,“上美讲堂”也将成为上海美术学院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向各相关院校师生、各领域专家开放,建立一个高起点、宽范围、多领域的平台,共同交流学术前沿信息、研讨艺术教育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上海美术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