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艺术门画廊将推出韩国战后艺术家金昌烈个展“水珠湿流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何妍婷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水珠" 1975年 182x227厘米 布面聚丙稀及油画创作 (图片由艺术家及艺术门提供)  2

 "水珠" 1975年 182x227厘米 布面聚丙稀及油画创作 (图片由艺术家及艺术门提供)

  2017年3月21日至5月10日,艺术门(香港毕打行)将呈献韩国战后艺术家金昌烈(1929年生于韩国孟山)的首次个展。金昌烈被誉为韩国现代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并以"水珠"画作闻名。《水珠湿流光》将展出艺术家标志性"水珠"系列中自70年代至今创作的画作,其中与他本身所经历的贫困、爱、战争与痛苦息息相关。透过持之以恒描绘水珠的创作,金昌烈得以抺去韩战(1950–53年)这场悲剧所带来的创伤记忆。展览由韩国济州岛金昌烈美术馆馆长及前大邱美术馆馆长金善姬策展。

  金昌烈以照相写实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话语构建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处于抽象与现实的矛盾空间之中。艺术家认为水是生命的起始,若水不存在,则生命万物不能存活于宇宙中。金昌烈透过以水作为独立主体的探索,引入西洋哲学之父Thales的本原说。

  "水珠"在金昌烈1970年代早期的大部分作品中均是独立存在,艺术家在创作中并非单纯描绘水的形象,反而水珠或是从墙壁上渗出,或是在画面上独立存在,给人一种人为的印象,而艺术家亦开始想像存在的本质。到了1972年,"水珠"作品经历了相当大的概念转换,画面上水珠的形象也不再是单独的存在。水珠数量及尺寸遽增,营造了超现实的氛围。为了使画面更臻精致完美,艺术家亦在创作过程中移除了色彩。

  进入1980年代,艺术家开始构筑水珠的质感,并以油画的颜料涂在湿画布背面上。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的"回归"系列作品,在充满《千字文》的书法字体的画面上构成水珠,或与解构的汉字笔划一同构成水珠。金昌烈至今仍在持续进行创作"回归"系列。艺术家现今更进一步在画布上贴上宣纸,反覆以墨水书写,再于其上构成水珠。"回归"创作不仅乘载了艺术家孩童时期训练阅读与书写的儿时记忆,更表现出他对艺术传统的认知。

  在1990年代,金昌烈开始在木板等不同的媒材上绘制水珠,开始探究新媒介与技法。艺术家亦创作了采用石块、铁与青铜为基底的雕塑,并结合玻璃材质的水珠于装置之中。金昌烈认为水与水珠于四周无处不在:包括时间与空间中,同时却是脆弱、却又指向无限的虚无。于过去数十年间,水珠最终成为艺术家寻觅无限启示之道路。

  "我十分荣幸呈献韩国战后艺术大师金昌烈于我们画廊的首个个展。在冥想性艺术被艺术界所忽视的当下,我希望《水珠湿流光》可以一展这一派别的迷人之处。" 艺术门创始人林明珠说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