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致敬老一辈艺术家 “回荡”川美80年代的艺术孕育者邀请展揭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璞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6年12月30日上午10点半,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罗中立

  2016年12月30日上午10点半,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承办,韩晶担任策展人的“回荡”四川美术学院80年代的艺术孕育者邀请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美术馆拉开帷幕。受邀参展的艺术家刘国枢、江碧波、龙德辉、吕树中、马一平、王官乙、夏培耀、张方震以及其他几位艺术家的家人代表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作为罗中立美术馆开馆展学术系列三部曲的首个,本次展览旨在向为学校创建、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付出了卓绝努力与贡献的80年代的师长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开幕式现场

  展览邀请了白德松、杜泳樵、冯建吴、冯星平、江碧波、赖深如、李文信、刘国枢、龙德辉、吕树中、马一平、王大同、王官乙、王元寿、魏传义、伍明万、夏培耀和张方震这十八位老一辈艺术家参展。展示了艺术家们艺术创作70余件的同时,也展示了部分创作草图、教学手稿、书信、老照片等历史文献。作为一个时代的侧写,这些珍贵文献资料记录着80年代四川美术学院老师们当时的教学理念以及他们个人的艺术思考。

到场嘉宾签名

  众所周知,四川美术学院77、78级等80年代的学子,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艺术学子,其艺术旅程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其艺术成就,不仅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骄傲:以乡土画派、伤痕美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蜚声全国;还让延续至今的西南艺术家群体,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绕不开的集体现象——而这些,或多或少,都与四川美术学院80年代的老师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育理念和探索思路,不仅对四川美术学院第一批学子产生了间接或直接的作用,更对后来整个四川美术学院学风的树立、学统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川美一方面积极应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以及全球化、多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艺术教育体制的改善和完善,朝着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目标挺进;另一方面,本着尊重历史、追本溯源的学术精神,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方向,梳理和书写四川美院的关荣历史和艺术学统。力图将自身的文脉整理和未来的发展建设相结合。“本次展览,一方面,是对老一辈艺术家、教育者的回顾和致敬;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前辈艺术家创作旅程和现状的展示,对当下艺术教育的反哺,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院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延续、不断发声、不断发酵的过程。”

  四川美术学院77级学生代表罗中立致辞

  本次展览的发起人,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致辞时谈到,今天的活动现场不仅有许多年轻学生,还有自己曾经的老师、先生们,川美像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一代又一代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52年前,我带着自己关于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考进了川美附中,从此开启了我与川美的不解之缘。转眼已过半个世纪,我们这一代学生的成就,可以说得益于学院的培养,得益于各位师长。明天就是2017年了,也是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进入川美的学生,我很幸运,在这里度过了我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并表示,这次展览不是回顾,不是总结,而是一次全新的出发,让我们得以从过去中展望未来。

  四川美术学院80年代老教授张方震致辞

  川美老教授张方震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致辞时首先表示了感谢之情。此后,他就为什么会在距上个世纪80年代30余年之久的今天举行这样一场展览,有着三方面的意义:首先,这让我们重温了80年代川美辉煌的历史。1979年、1980年,川美在新中国建国30周年的全国美展和全国青年美展上,师生作品均获得了很多奖项,像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高小华的《我爱油田》、《为什么》,王大同的《雨过天晴》以及青年美展上罗中立的《父亲》,杨千的《手》,朱毅勇的《山村小店》等,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题材、主题和创新性,生存的社会意义,形式以及造型的准确性上,都是空前的,当时在全国的美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基于这两次展览的情况,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在三年之中两度邀请川美的油画和版画赴京展出。此时,81级也开始升上文艺舞台并在全国引起反响;其次,本次展览是对四川美术学院教学骨干,主要任课教师的充分肯定。《收租院》和《父亲》是川美的两大名片,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影响力,反映了川美雕塑、油画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创作水平。我们的队伍中,有着我的老师,像刘国枢和魏传义,他们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油画,像《飞夺泸定桥》和《强渡乌江》。学生们的创作思想也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水平,我们知道“第一口奶”和“第一堂课”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像吕树中、白德松和冯星平老师的素描都是很棒的,油画方面像蔡振辉、王大同、夏培耀、杜泳樵在教学上都是很有经验的。这些教师认真教学的同时,还长期坚持为人生而艺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生坚持为人生而艺术,宣扬真善美,关怀他人的疾苦、忧患和欢乐,引人向善和向上;最后,举办这个展览体现了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和行政对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同志一系列讲话精神的思想。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韩晶致辞

  在现场,策展人韩晶用一组组的数据汇报了此次的展览。“参展的18位艺术家当中,有6位已经故去。出生已经最早的一位,距今106年,离开最久的一位,也已经过世33年。这个数据很让我们感动,如果不是他们的亲人,数十年来对其艺术作品的悉心整理和留存,我们今天可能会很遗憾,根本无缘得见这些珍贵的原作。在世的12位参展艺术家,平均年龄,也已经超过83岁了。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四川美术学院校史,为我们的文献整理、展览呈现,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本次的参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创作于1960年,距今已有66年的历史。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部分艺术家还带来了最近三年的新作品。这种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的精神,对我、对当下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榜样的力量。这只是一个开始,对于校史的梳理,我们仍将继续。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老师的老师以及同学、朋友,为此次展览付出辛苦努力的全体人员!”

  随后,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为今天莅临现场的参展艺术家及艺术家家属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参展艺术家及家属代表,各位嘉宾和领导上台合影留念

  本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主持,出席本次活动的四川美术学院领导有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以及川美各个系科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冯斌、四川美术学院创科处处长潘召南、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天祥、四川美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曾岳、四川美术学院保卫处处长黄勤、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黄山、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李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书记熊久阳、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王朝刚、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申晓南、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书记刘建峰、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何桂彦、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主任黄耘、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书记郑川、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主任杨茂森等。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2月26日。

       展厅一角:

  

  参展艺术家部分作品:

  白德松 《凉山的山》 布面丙烯水墨 300x150cm 2015

  白德松 《云南的云》 布面丙烯水墨 300x150cm 2013

  杜泳樵 《古镇系列:雨声淅沥》 布面油画 100x130cm 2001

  冯建吴 《朝曦已出》 129x97cm 1987

  冯星平 《拉奥孔半身像》 纸面碳条素描 82.5x61.5cm 1979

  江碧波 《远古舞蹈》 国画 2x5m 2011

 

  赖深如 《雨后》65x66cm 1983

  李文信 《寒塘惊凫》 国画 120x120cm 2005

  刘国枢 《飞夺泸定桥》 布面油画 193x138cm 2010(1959年所作的《飞夺泸定桥》现藏于军事博物馆)

  龙德辉 《觉醒》 铸铜 110x60x140cm 1960

  吕树中 《初春》 套色木刻 39x27cm 1957

  马一平 《动地长歌木卡姆1号》 布面油画 240x160cm 2012

  王大同 《布依族农民起义女英雄》 布面油画 780x280cm 1998

  王官乙 《今昔互望》 玻璃钢仿铜 60×65×50cm 2004

  王元寿 《黄发丫头》 布面油画 75x50cm 2013

 

  魏传义 《拉手风琴的小伙子》 纸面油画 36x52cm 1960

  伍明万 《恬静》 汉白玉 72x32cm 1993

  夏培耀 《三峡行》 布面油画 360x180cm 2001

  张方震 《百万农奴站起来》 布面油画 204x180cm 2014

  历史文献资料展示:

  《神经摘抄》与《泳樵诗稿》——杜泳樵

  《神经摘抄》与《泳樵诗稿》——杜泳樵(局部)

  《版画二年级素描》教案(1979)、《关于长期作业的观念问题》笔记(1989)及创作手稿——冯星平

  冯星平1979年《版画二年级素描》教案(局部)

  《四川美术学院校报》(1992)、《四川美术学院版画展览》座谈摘要和《四川美术学院版画展》选登(1983)、及《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版画研究年会》电报等文献资料(1992)——江碧波

  江碧波1983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展览》座谈摘要(局部)

  创作手稿(1959-1987)——刘国枢

  创作手稿(1959-1987)——刘国枢(局部)

  现场教学照片(约1979)——龙德辉

  《画点黑白画》(1979)与《黑白画教学笔记》(1979)——吕树中

  吕树中1979年《黑白画教学笔记》(局部)

  《情景交融与美的构成》教学笔记(1980)——马一平

  马一平1980年《情景交融与美的构成》教学笔记(局部)

  《古代雕塑教学笔记片段》(1964)、《收租院创作教学笔记片段》(1965)及历年发表文章(摘选)——王官乙

  王官乙1965年《收租院创作教学笔记片段》(局部)

  媒体报道(摘选)——王元寿

  王元寿媒体报道(局部)

  《谈油画七七级毕业创作教学》(1982,《美术研究》杂志)及历史照片——魏传义

  魏传义 《谈油画七七级毕业创作教学》(局部)

  历史照片

  《78级授课》教案(1978)——夏培耀

  夏培耀1978年《78级授课》教案(局部)

  《要注重形式探索》(1981,《美术》杂志)、《我们是怎样进行油画创作教学的》(1982,《美术》杂志)及《回顾油画77级构图课教学》教案——张方震

  张方震《回顾油画77级构图课教学》教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