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贵州地域的苦涩与多彩: 艺术家耿翊的创作分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璞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6年12月6日晚,七点。贵州大学美术学院1号楼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们

  2016年12月6日晚,七点。贵州大学美术学院1号楼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们,一场由艺术家耿翊带来的讲座吸引了大家的到来。现场所有人席地而坐,专心聆听耿翊带来他的艺术故事,说说他的画,分享他的创作体味。

  

耿翊讲座现场

 

  定义的“苦涩”多面性

  耿翊是贵州著名的艺术家,现为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油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观看其作品,耿翊的许多画面传递出印象派的浪漫,在讲座中他多次提到“梵高”,这个令全世界为之作品神魂颠倒的画家,其生前穷困潦倒的经历妇孺皆知。在耿翊看来,生活的苦涩对于梵高的创作反而是一种滋养,“艺术家在创作中要去寻找一些苦,要享受苦的过程”他在讲座中这样说到。

艺术家耿翊的画室

《千面》系列作品

 

  耿翊著名的《千面》系列代表了他对人像的创作哲学,这个系列到过很多地方:贵州、上海、广东等,包括广东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贵阳美术馆、贵州保利艺术中心等多个重要的展厅都展出过《千面》。谈到创作千面系列的过程“ 《千面》的创作过程较长,历时几年,从开启这个系列的创作起,就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自己想要的人像表达方式。那段创作时期整个人有些压抑,需要不停的推翻和再创造,最开始《千面》系列的画面会有一些大师的影子,后来才逐步找到了我自己最适合最想要的人像描绘。” 耿翊在讲座中这样回忆到:“如今回过头看那段苦涩的时光会觉得很值得,因为不以目的为主,而是从事情本身体验多彩的过程更为重要。”

  在创作中,苦涩的多个层面最终组成了多彩的过程。

耿翊个展在贵州保利艺术中心

耿翊与他的《千面》

 

  贵州地域的苦涩与多彩

  长期生活在贵州,这里的山山水水成为艺术家笔下流淌的精彩画卷。耿翊是众人眼中“勤奋刻苦”自我修炼的天才,一有时间,他就会带着画架到处写生,即使有公务在身不能走远,贵州大学校园里任意的一个小角落也能成为画家眼中描绘的对象。对热爱贵州土地的耿翊而言,他这样解读贵州地域的苦涩与多彩:“贵州独有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里风景的独特气质,它不似江南般柔和精致,不似西北般黄沙旷野,贵州层叠的岩石和山涧生长的植被蕴含着苦涩与顽强的品质。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多民族聚集让贵州在民俗民风上形成了文化上的多彩。面对这样的风景与人文,需要画家在写生创作时反复思考。就像现在我在写生时再面对一个景或者是同一个景反复画的时候,总是在想该在画面上做点什么。色彩是否可以颠覆?结构是否可以解构?能否打破画面的“平衡”、调性的“协调”?体积、空间的消失,运笔的速度、力度、方向等等。总之,写生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对视觉的“再现”,更多的是画家对潜隐于日常表层之下的感性精神的挖掘以及自我内心的剖析与心境的体现。”

《黔山02》

《喀斯特·青绿山水4》耿翊 布面油画  2015

 

  耿翊在讲座中还特别安排了与学生的互动和现场教学环节,他与学生们探讨并传授了他的写生经验:构图怎么把握,色彩怎么取舍,虚实怎样呈现。

耿翊与他的写生

 

  贵州油画学会会长,艺术家赵竹是耿翊的同事,也是他的挚友,在讲座接近尾声时赵竹这样总结到他对耿翊作品的感触:在观看了这么多耿翊的作品和系列后最深的感触就是他怎么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的创作不随波逐流,而是贴近地面、贴近生活,这源自他对贵州土地深入骨髓的观察与热爱。

 耿翊与艺术家赵竹

  出席讲座嘉宾合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