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神奇的马王堆汉墓珍品展”在常州博物馆开展:再现汉帝国的恢宏文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6年9月4日,由常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神奇的马王堆汉墓珍品展&r

  2016年9月4日,由常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神奇的马王堆汉墓珍品展”在常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幕,作为2016年度常州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之一,展出的96件(套)珍贵文物,涵盖马王堆汉墓的众多方面,其中“利苍”玉印、“轪侯之印”铜印、“长沙丞相”铜印、玉璧、锥画漆弩机、角戈、角矛、木筑、纪年木牍、假发、粉扑等十余件文物珍品均为首次在湖南省外亮相。

展览现场

  常州博物馆陈列部的研究人员介绍说,本次展览旨在将马王堆汉墓这座位列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的墓葬推介给市民,从衣食住行到艺术创造,从天文历法到养生保健,从宴饮享乐到追求永恒,马王堆汉墓就像一部浩瀚深邃的百科全书,将一幅历时二百余年绚丽壮阔的西汉社会文明图景在我们眼前勾勒,引领我们回溯两千年的时光,重历大气恢弘的大汉帝国,感受神奇浪漫的汉代文明。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湖南省博物馆馆员喻燕姣表示,1972~1974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部马王堆先后发掘的三座西汉墓,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墓中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内涵丰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览共分为七个板块:从长沙国与马王堆汉墓、钟鸣鼎食、笙歌娱乐、医学保健、锦绣华裳、帛册典藏、大礼安魂入手,完整的揭示了汉代风貌。展览从介绍利苍家族开始展开,除了漆器,大量的帛书、丝织品都是展览的亮点。帛书大部分出自马王堆三号墓的一个漆箱,涵盖了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哲学: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比例尺地图在当时颇具实用性——长沙国为了抵御南越国入侵,绘制了地图,记载了山、水、军事等多个要素;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大量养生、黑发、益气、滋阴美容的各种方子。”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文物很生活化,且极具代表性,可以反映出马王堆汉墓在艺术、文化、历史上的价值,雅昌艺术网以下为您介绍几件重点展品:

  “利苍”玉印

  西汉 长沙马王堆二号墓

  玉呈灰白色,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线条均匀,字作长体横排,工整清秀,当是马王堆二号墓墓主的私印。《史记》作“利仓”,当时苍、仓通用。《汉书》作黎朱苍,当是传抄之误。

  “轪侯之印”铜印

  西汉 长沙马王堆二号墓

  墓主爵位印,龟钮,印面雕刻阴文篆书“轪侯之印”。《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初诸侯是“金印紫绶”,即“轪侯之印”也应是黄金印,而此印为鎏金铜印,且印文铸刻随意,显然是明器。刘邦创建汉朝后,原秦番阳令吴芮因率部助刘邦亡秦灭楚,封为长沙王。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因功受封轪侯,轪侯共传四代,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末代轪侯、东海太守利秩因罪被废。

  “长沙丞相”铜印

  西汉 长沙马王堆二号墓

  墓主官印,龟纽,印面雕刻阴文篆书“长沙丞相”四字。《史记》记载,西汉初期诸侯的丞相使用黄金印,此为鎏金铜印,显然不是原印,为明器。“长沙”系汉初长沙国的省称,“丞相”是古代中央政权和封国中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沙丞相”即是汉初长沙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彩绘漆锺(复制品)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锺为盛酒器,器内髹红漆。外底朱书“石”字。“石”为汉制120斤,相当今天的13.5千克。经实测其容量为19.5升,像这样大的漆锺一般是作为礼器用于宴会场合。出土时器内残存酒类的沉渣,说明它是用来盛温酒的器具。温酒即用经过发酵大米酒曲酿制成的低浓度酒,与现在的甜酒相似。

  “君幸酒”“一升”云纹漆耳杯

  耳杯出现于东周时期,沿用至魏晋,因两耳像雀之双翼,亦称“羽觞”。马王堆一、三号墓出土了100多个漆耳杯,制作精美,器形相似,大小略有不同。古时用于盛酒或盛羹。杯内涂红漆,内底黑漆书“君幸酒”或“君幸食”三字,即“请您用酒”或“请您进餐”的意思。耳背面朱书“一升”、“一升半升”或“四升”表示容积。据汉代《盐铁论》记载,一杯用百人之力方可制成,价格昂贵,一个漆杯的价格甚至相当于十个铜杯。漆饮食器皿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宫廷及贵族官僚所爱好。

  漆案(复制品)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

  漆案内涂红、黑漆各两组,黑漆地上绘红色、灰绿色组成的云纹,底部红漆书“轪侯家”。汉代人们席地而坐,用餐采用分食制,即每人面前摆放一张漆案和成套餐具,所供食物则据宾客身份、地位和年龄而各有丰简。汉代流传梁鸿和孟光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故事,当指这种案。这个漆案的案面较薄、造型轻巧,四沿高起为防止汤水外溢。

  导引图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

导引图

导引图临摹本

  《导引图》是汉代流行的气功养生具体术式的图谱,也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一种医疗保健操图谱。其上共有44个人物做健身运动的姿态,所绘人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姿态动作各异,或坐,或站,或徒手导引,或持器械发功。能看出文字说明的只有31处,其内容大致包括保健功和治疗功两个方面。

  早在春秋战国时,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到了汉代,导引疗法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华佗还创造了一套“五禽之戏”,即摹仿虎、鹿、熊、猿、鸟等5种禽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

  绢地茱萸纹绣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用朱红、浅棕红、棕和深蓝四色丝线绣成,为服饰用料。除枝叶为深蓝色外,花蕾、瓣、蒂等用朱红、浅棕红和棕色。茱萸是一种乔木,结实气味芳烈,可入药,古人认为能“辟除恶气,令人长寿”。汉代织物上的茱萸纹,常见和云纹组合一起,构成四方连续纹样。在当时寓有辟除不祥,祝颂长寿的含义。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局部)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

  该帛书以朱墨两色绘有云、气、恒星、彗星等各种天象的图像约250幅,并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内容包括图像的名称、解释、占文等,是一种利用天象来占验灾异变故、战争胜败的图书。每颗彗星都标有名称,有彗头和彗尾,除最后一颗外,都是头朝下,尾朝上,符合彗尾总是背着太阳的科学规律,并已经注意到了彗尾的形态差异。这足以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观测彗星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图谱。

  T形帛画(复制品)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T形帛画为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遣策(随葬品名单)称为“非衣”。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自上而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绘有人首蛇身的女娲(一说烛龙)、金乌、蟾蜍和玉兔等天国的神话传说;人间部分绘有墓主人轪侯夫人辛追在3个侍女的陪同下,正在飞升天国的路上,以及家人祈求死者魂气升天的祭祀场面;地下部分画着神话中的鳌鱼和异兽守卫死者的形魄。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其主题是在宇宙的背景下描绘死亡,寄托重生的愿望。葬礼之后,轪侯夫人将生活在她地下的“永恒家园”。

  朱地彩绘漆棺(复制品)

  西汉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马王堆一号墓棺椁十分巨大,结构复杂,由枕木、椁室、棺三部分组成。墓坑底部横置三根巨大的枕木,枕木之上是椁室,用粗大的整块木料制成,长6.72米,宽4.88米,高2.8米。全椁70块木板,木枋之间,未用一根金属嵌钉,而用扣接、套榫与栓钉方式结合而成。椁室结构似“井”字,史称“井椁”。中央放置四层重重相套的木棺,为马王堆三座墓中棺材层数最多的一座,装饰也最豪华。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天子五层棺,诸公四层棺。一号墓墓主为轪侯利苍的夫人,当时夫妇同制,可知西汉早期的列侯曾用《礼记》中的“诸公”之制。

  四层套棺最外一层棺在古代文献中叫“大棺”,为内朱外黑的素棺;第二层棺为黑地彩绘棺,在古代文献中叫“属棺”,彩绘着漫卷多变的流云,云雾中一百多个神怪、仙人和禽兽互相搏斗追逐、狩猎射击、歌舞弹奏;第三层棺为朱地彩绘棺,在古代文献中叫“椑棺”,棺内朱漆,棺外以朱漆为地,用绿、褐、白等明亮的色彩绘出龙虎、朱雀、鹿等多种祥瑞图像;第四层棺为锦饰内棺,古代称“裹棺”,棺内朱漆,以羽毛贴花绢装饰,棺外为黑褐色漆。

  辛追夫人复原塑像

  辛追遗体出土时,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虽在地下沉睡两千多年,但外形保存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关节尚可活动。眼睫毛、鼻毛尚存,手指、脚趾纹清晰。这尊复原像是辛追三十七、八岁左右时的形象,复原身高1.58米,是湖南省博物馆组织中国刑警学院的有关专家,根据辛追遗体颅骨和帛画上的形象资料,利用高科技手段,综合有关成果研究制作的。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