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一场不一样的摄影展——罗杰.拜伦“荒诞剧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熊晓翊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9月2日下午,南非艺术家罗杰.拜伦(Roger Ballen)的个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艺

  9月2日下午,南非艺术家罗杰.拜伦(Roger Ballen)的个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艺术家罗杰.拜伦,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研究员、策展人蔡萌,以及本次展览的的空间设计 孙华等众多嘉宾出席了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及开幕仪式。

      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手机品牌“魅族”的资金赞助,呈现出一个融合了艺术家、策展人及设计师三方集体创意的全新的摄影展厅效果。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新闻发布会现场 

  王璜生馆长特别感谢罗杰.拜伦捐赠了十幅作品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谁是罗杰.拜伦?

  艺术家罗杰.拜伦(Roger Ballen)1950年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共和国,在约翰内斯堡工作、生活了三十五年。罗杰.拜伦并未在学院里学过摄影,他拥有的是心理学学士,地质学硕士及矿产经学博士学位。起初,罗杰.拜伦以地质专家身份的工作使他有机会深入乡间,进入当地住户家中以纪实手法进行拍摄。1994年以后,他不再去乡间寻找这些拍摄题材,并逐渐丰富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介于绘画、素描、装置和摄影之间,因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图像风格而著称。

  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从90年代中旬至今,大概近20年作品的回顾,包括照片,装置,以及一个影像作品。

展览入口处

展览开幕现场

所有的照片都以倾斜的方式放置在特别定做的展架上

还有吊在半空中的照片

展厅顶部的层次感很强

蜘蛛网交织的感觉

摄影作品与展览空间的呼应非常用心

展览地板也使用了特殊材料

  如何评价

  范迪安:“当我们步入展厅时,我们既是观众,又成了演员。罗杰.拜伦将日常生活中的荒诞的感性体验上升到了一种精神层面。我相信,这个展览将是北京秋天最重要的一个现场。”

  王璜生:“罗杰.拜伦就像一位‘地质’工作者一样,对土地的地层做了一层层的挖掘、勘查,以他敏锐而奇特的镜头,将这一特殊时期南非底层民众的精神状态、生活情态和生存物态表现出来,深深抓住他们充满焦虑、迷茫、无奈、荒诞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结构出一个个罗杰·拜伦式的摄影画面。与其说是画面,不如说是‘剧场’,一个巨大的上演着何止是南非,更指向于人类精神与行为、现实与情状的荒诞不经的剧场。”

  王春辰:“摄影艺术在中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获得应有的地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直在美术馆系统中推动摄影艺术。罗杰.拜伦的展览实际上跨越了摄影本身,他是一个摄影展还是一个装置展?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当艺术家与设计师把这样一个荒诞剧场用空间表现出来的时候,摄影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学术命题。实际上,这个展览最重要的就是它扩展了摄影的内涵与表达。”

  蔡萌:“罗杰·拜伦的照片之所以把我迷住,首当其冲的便是‘荒诞’这个主题。如果说,罗杰的照片呈现更多的是一种内心荒诞的话,那么,今天中国的现实可以说是在被一种超大规模的景观性‘巨大荒诞’所笼罩,这种‘巨大的荒诞’已经可以被看成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面对眼前这个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史诗般荒诞,它完全可被看成是这个时代给予内心尚存一丝文化理想的人们的最佳馈赠!当‘罗杰·拜伦:荒诞剧场’这个展览在美术馆这个社会和知识生产容器内呈现的时候,当‘容器’内部环境与外在环境中的这两种不同荒诞相遇,它们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套层结构和话语张力如何发生奇妙的关系?于是,我开始想象,观众进入美术馆,进入罗杰·拜伦的展厅时,能否带来一些新的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罗杰.拜伦:“我的作品关于人类的境况,不是某一类人,而是每一个人,荒诞是我对人性的理解,我认为人最重要的事情既是认识自己,这是一切开始的原点,也是一切的终点。”

现场设计了一个装置的“房间”  

展厅的另一个房间里放映罗杰.拜伦导演的 Die Antwood 《Ifind you freeky》MV

  关于罗杰.拜伦的几个关键词

  南非

  在罗杰.拜伦的早期创作生涯中,“地质堪查员”的工作身份一直陪伴着他,走遍了南非的几乎很一个村落。在他的照片中,南非特有的殖民历史,社会形态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构成了其人物状态的背景,但罗杰.拜伦并不认为他的作品中有某种政治意味。

  “我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旬,确实拍了很多南非白人和动物的照片。但其实我是作为‘文化’的角度去拍摄,在我摄影中,‘政治性’不是非常必要的。我并不试图去揭露非洲中那些白人或者黑人,而仅仅是想去呈现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罗杰.拜伦

Curled Up蜷缩, 1998

  正方形与黑白

  罗杰.拜伦鲜明的照片风格与多年以来一直使用正方形画幅照相机有很有关系,同时他的所有照片都是黑白的。

  “我喜欢拍摄正方形照片是因为,对我来说,正方形是一个完美的形状,在正方形里面我可以做出很紧凑、很完美的构图,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而黑白照片具有其独特性,它不依赖于颜色,能够更真实的表达。颜色会遮盖真实性,颜色的加入会有一种‘再现’的效果,我想将不需要的东西省去,做得更简洁、更真实。” ——罗杰.拜伦  

Man Bending Over弯腰的男人, 1998

  “纪实虚构”

  罗杰.拜伦早期风格偏向纪实,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拜伦发展出一种自谓“纪实虚构”的美学,这种美学风格以荒诞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界线在他的作品中显得模糊不清,在神秘的置景中,人物时而缺席、时而显露,就像那些被消解肉体的手与脚,在人与动物之间不断发生互动。拜伦发展出一种新的混合美学,来揭示人类生存状况中的荒诞。

  “真实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复杂的概念,是一个无限性的概念,我们无法去完全了解真实,只能看得到它的一部分。” ——罗杰.拜伦

One Arm Goose一只手臂的鹅, 2004

  荒诞  

  “我90年代中旬就开始做这种荒诞性的作品,其实荒诞这个词是非常能清晰符合我的作品。我不太明白‘荒诞(absurd)’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是一个什么样的词汇,如果问你们,你们会是如何解释“荒诞”呢?“荒诞”对我来说,可能指的是那种‘生活是无意义的’态度,好像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我们做什么都是荒诞的,都是一个‘无’的循环。” ——罗杰.拜伦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9月23日。

Casket棺材, 2000






 
关键词: 荒诞 罗杰.拜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