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用行走探寻家族变迁史 杨千最新作品《行走-曾家寨子》登陆成都当代美术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璞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2016年7月30日下午3点半,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艺琅国际协办,成都当代执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2016年7月30日下午3点半,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艺琅国际协办,成都当代执行馆长蓝庆伟担任策展人,贝森集团-西村、咕咚赞助的“行走-曾家寨子”在成都当代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展示了艺术家杨千最新创作的一件有关家族史的变迁和消失的多媒介装置作品《行走-曾家寨子》。

展厅现场,LED灯带为艺术家用咕咚APP 行走出的图像,红色代表着血缘,中间有12个ipad播放艺术家行走其间对于当地居民的随机采访视频。

《行走-曾家寨子》行走截图

  进入展厅,观众可以从装置作品的内部近距离观看视频采访和从寨子收来的残破的石墩,以及红色的LED灯带(代表艺术家用咕咚APP 行走出的图像),仿佛在寨子的内部观看日常生活和历史的遗留物。而当观众从展厅二楼观看这件作品时,看到的是另一种场景,观众已看不到小视频的采访等细节,所能看到的是这12个视频播放器像发光体一样镶嵌在一棵由红色LED灯带勾勒出的大树的图像中,红色的LED灯带犹如家族的血缘之树一样成为了作品的中心。同时,艺术家在曾家寨子画了几幅写生和一个肖像系列,描绘了废墟、建筑和村民的形象。这些绘画将与从寨子里收集来的实物残片、图片等一起在墙上展示,以构成一件有关家族史的变迁的多媒介装置作品。

油画作品中的人物为杨千的外婆和舅舅

  对于创作初衷,杨千表示,“我母亲姓曾,她的祖辈是广东客家人,老祖宗靠土地发财致富。 乾隆年间,搬到四川金堂姚渡镇,后来建了几座寨子,取名为‘曾家寨子’。寨子的鼎盛期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普及教育,支援抗战,祖辈们把寨子里的大部分房子捐赠 出来,成为了孔祥熙创立的山西铭贤学校的教室。我从小在成都长大,但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去过曾家寨子,直到2016年5月,突然想去母亲成长过的地方看看,探寻我的祖辈、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我运用咕咚APP的卫星定位技术来创作艺术,用我的双脚在曾家寨子里行走出一幅有意味的图像。”

艺术家将寨子的物件进行收集,并创作成架上作品。

展厅二楼俯视现场,呈现出一颗大树般的效果

  作为四川美术学院1977级的杨千,很早就讲创作不再局限于架上绘画,从他最早期的《浴室》系列,《双重绘画》、《活动绘画》系列到运用咕咚来创作作品,我们可以从艺术家作品的变化中能够看到他所做的探索。这次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千的三张写生作品和寨子中一些物件的架上绘画作品。“我很久没有写过生,因为写生这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只有在更多的媒介展现的同时才更具一种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更具有一种张力,我觉得多元化的视觉呈现和不同的媒体的介入才会使得这个项目完成得更饱满。我一直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如果过于单一,那他艺术语言的张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一直想把新的媒介融入到我的创作中,但我又不排斥绘画。因为要想在平面绘画中有所突破非常困难,因为它的历史这么悠久,并且出现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绘画语言在历史中不断被使用,就像使用了多年的土壤一样,要想长出有生命力的植物实属不易。我认为绘画可能要结合一些新的媒介和方法,比如很早之前我就利用观看方式的不同,通过灯光转换做出的双重绘画就是想在绘画的边缘有所突破。后来我通过实物来做绘画,同样是在媒介上面做一种新的尝试。我也试图把静止的画面通过运动,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的改变来做出一种新的绘画。从十年前我就开始尝试突破平面绘画的限制,最近用咕咚软件创作的方式也是在做一种绘画语言的突破。我觉得艺术家永远要往前走,不断吸取新的语言和创作方式。当代艺术创作同样也是不进则退,要不就是不断地自我重复,我觉得那样的艺术创作是没有生命的。”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杨千如是谈到。

《行走-曾家寨子》视频截图

《行走-曾家寨子》视频截图

《行走-曾家寨子》视频截图

  “这件多媒体装置作品是关于家族、历史、血缘和情感的;是关于在时代和地域的变化中曾家寨子的兴衰过程。在时间上,是一个历史进程的缩影,显示了一个旧时代和旧观念的终结;在地域的变化中,她给我们暗示的是,历史的保藏和精神财富的衰败和消失。这是一个家族的悲剧。她是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从一个家族的衰败来预测和反省一个历史,是对我们的未来的一种启示。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向何处去?这是乎成为了地球人的终极的问题。”杨千透露,此后这样形式的项目自己还将延续进行。

杨千将从寨子收回来的一些物件摆放于展览现场

  谈及艺术家的此次项目,策展人蓝庆伟表示,“在《行走·曾家寨子》项目中,杨千努力通过大型装置的形式来营造‘场域’,这个场域是集封闭与开放、记忆与回忆、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行走·曾家寨子》不同于之前将行走轨迹图案融于绘画中的方式,而是通过装置的形式将他在曾家寨子中的种种记忆与感触倾倒在展厅之中,在行走轨迹图案的建构上,杨千行走出了一棵树的形象,这似乎在指涉曾家寨子的历史与脉络。在展览现场杨千用灯带的方式将这个图像呈现在展厅地面上——在九米挑高的展示空间里,观众可以在二楼的回廊上以俯视的角度进行观看——这个视角基本还原了咕咚APP中绘图的角度,这正是杨千所努力营造的方式,意在行走角度与上帝视角的同时呈现,观众既能通过微观角度来深入了解——身处树形线路图中窥瞰艺术家关于曾家寨子的各类采访视频,亦可以通过宏观的视角俯瞰整座装置。行走本来就是一种生命的体现,这也是作品呈现的一种潜在指向,《行走·曾家寨子》还面对着历史的生命、记忆的生命、物的生命问题等的多元交织,“场域”的营造是杨千创作的第一现场,也是“行走”创作的第二现场,其中的各种思考更像是一种“巡回排演”,杨千的“排演”是从行走开始,以视角的转换、生命形态暗示为切入点,是一种从行走到行动的创作——行动是一种观念。”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9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