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岩中花树”艺术展里的“微园” 让现代化都市回顾自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倩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刘冠讲述展览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的朱青生讲述自己对“自然雕塑&rdquo

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刘冠讲述展览

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的朱青生讲述自己对“自然雕塑”概念的思考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7月9日,以“岩中花树”为主题的一场探讨艺术与环境的展览在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开幕,展览以“自然雕塑”的概念引发观众对当下社会发展进行思考,并以朱青生、陈宝国、史钟颖三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来呈现出一种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用“微园”的概念为日趋拥挤和黯淡的都市生活带来一抹诗意的绿色。展览由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刘冠策划,由“景天下”园艺统筹赞助。

展览的唯一入口,要经过这一处“微园”

展览入口内景

  整个展览在入口处就营造了一处“微园”,一个透明的玻璃空间内部以石子铺路,以竹林为景,带着凉意的水汽掩映着镂空的佛教雕塑,充满了空谷幽兰的味道。观众踏上台阶,迎着扑面而来的水汽穿过湿漉漉的石子路,才能进入展厅。这样的情境就是整个展览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是源于朱青生先生二十年来的思考。

二十二院街去往展览现场路上的作品

史钟颖《通·汇》560*380*265cm 金丝楠木、不锈钢 2016

史钟颖《通·汇》局部

  展厅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件数米高的作品,是雕塑艺术家史钟颖用一棵巨大的金丝楠木和不锈钢金属镂空完成,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神性。史钟颖的作品多年来都与佛学造像相关,此次展览也展出了他多年来的系列作品。从自己多年来的艺术创作经验谈起,史钟颖谈到了中国历史上雕塑造像的目的,他这样说:“可能以前是佛教造像是我们心目中的神,而后来也为英雄造像,但到如今我们的现代社会,我觉得应该将自然作为我们的神,应该为自然、生态造像。”所以史钟颖的第一件作品与展览主题遥相呼应。

汪琳《飞鸟》 陶瓷、阴沉木 2016

左为陈宸作品《将进酒》,右为杨艺作品《枯木不器》

陈宝国《留》 钢筋、混凝土 2016

陈宝国《留》 钢筋、混凝土 2016

陈宝国 《非棘》雕塑

陈宝国 《非棘》雕塑

  参展艺术家陈宝国先生展出了他的作品《留》、《非棘》。作品《留》是将现代城市拆迁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搬进展厅,组成了一个废墟式的、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并不陌生的场景。在展览现场,陈宝国这样介绍自己想在作品中表达的立意:“现代城市在很多方面反向人性和自然,然而大部分人却依然向往着城市的生活,尽管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太适合居住,但人们毅然决然留在城市努力去寻找自己的梦想,虽然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我不确定如果人们一直充满欲望的生活在现代生活中,未来将会怎样。”

朱青生以红石、绿竹、落叶所作作品

朱青生作品局部

  红石、绿竹与落叶,在展厅里组成了一组充满着传统园林风格的组合,这是朱青生的作品,他在展厅里用这样一件作品阐释了自己“微园”的概念,就像在家居的环境中相同。与这件作品相对,则是朱青生多年来对于“自然雕塑”和“微园”的思考。

  二十年前,朱青生先生提出了“自然雕塑”的理念,十五年前,朱青生先生将“自然雕塑”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强调“在高度集约化的城市空间中,将公共空间和建筑的外立面作为信息的载体,从而提高城市的效率;同时,在每个家庭的私人空间中,划出一块极小的区域建造私人的园林。”并以之作为自己与自然的精神节点,在其中运用各种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使之最大限度地具有自然的诗意和个性选择的余地。以此为基础,朱青生先生参加了艾未未和张晴策划的“节点——绵阳建筑艺术展”,展出了“微园”(私人森林)的模型。后来,该作品虽以文献方式赴韩国等地展出,但始终未能在国内进一步开花结果,反而近年来韩国日本的几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展了与之类似的城市中“阳台花园”与微景观设计的产业化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景天下”园艺作为国内园艺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致力于创新型、复合化的园艺产品研发,同时重视城市景观的人文思考。在此次“岩中花树”的展览主题下,支持刘冠先生在智能化生态微园方面开展了实验性的探索。

史钟颖《冬天的风景》  锻铜 1999

  朱青生在展览现场表示,在现代化的以城市为主体的生活中,人与自然的最后一个通道是通过梦幻和技术来实现的,同时也需要对虚拟的技术的彻底反叛与逃避。“微园”就是针对虚拟技术对人异化的一个在狭小空间里的自然雕塑和私人花园。“微园”的技术本身是一个用各种现代的光照、排灌水土和种植技术,结合古代的园林、盆景、插花和陈设的一个现代工艺设想,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公寓居室中被添置的“微园”基础设施,在其中展开自己的想象,也可以选择、配置、流通、更换的家中的立体图画和全方位盆栽园艺和自然植物装饰。

史钟颖 《易木》

史钟颖 《易木》

史钟颖 《易木》

  朱青生认为,他的这种概念需要科技的支持,而这正是多年来这一概念无法完成的直接原因,而近期与北京林业大学的合作让这一概念得以实现,这次展览则是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对于“岩中花树”这一主题,策展人刘冠谈到这词取自《传习录》中“岩中花树”的对话,并构成了对这一典故的隐喻。

  刘冠介绍:人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第一,当年王守仁一行人所见,在山谷岩石中一株花树亭亭玉立,遂引发友人一问;而今日的城市之中,我们身处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山林”之中,放眼望去四外皆为人工与科技构成的“现代秩序”,其间虽有绿化带、行道树作为点缀,但既无野致,亦无诗情,很难引发观者任何的遐思,仅为城市中的“绿化指标”而已。第二,“岩中花树”与山中自开自灭,也是一份对艺术和理想坚守的隐喻。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和作品,皆出于各自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同时,更是使自然回归现代化城市的一种努力和尝试。第三,“岩中花树”虽有空谷幽兰之境界,但若永久地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支持,最终还是会归于寂寥。因此,本次展览的主题也蕴含着一种希望和期待,期待有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这些艺术家和工程师的创造与作品,同时积极参与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改造研究中来。

史钟颖 《云雨云》2004年

史钟颖 《网景-滴》系列

展览现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