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青年雕塑的五个“斜面” 亚洲艺术中心推新雕塑群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6月25日,由唐尧策划的“斜面”中国青年雕塑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6月25日,由唐尧策划的“斜面”中国青年雕塑的五个美学启示群展在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五位青年雕塑家的作品:鸿韦、彭显锋、汤杰、张升化、周长勇。

  在策展人唐尧看来,斜面,是一个蕴藉着能量、运动方向和空间的预言。展览“斜面”由五个不同角度的斜面构成,唐尧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技术流后工艺美学;非实体快闪材料美学;混沌系新机械美学;大匠门手工美学和unstoppable数码美学。

 

 

《失衡的时间》 鸿韦 275x85x200cm 2015年

  技术流后工艺美学

  鸿韦的“碎片与均衡”系列在“技术流后工艺美学”的斜面上,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三步曲:通过多年艰辛乃至危险的试验,他实现了一种前无古人的窑变釉色,这是第一步:技术高端建构。但你还要能透逸出来。将器型进行切割,与其他的材料做镶嵌组合,试图在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之间寻找某种新工艺的契合与平衡。这是第二步:后现代解构混搭。碎片化,是我们所能预见的未来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无论你选择沉浸还是规避,这种碎片化的、神经末梢的、群分布的认知、思维、创造、影响和传播方式,都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必然。鸿韦打碎了他的曼妙瓷器,一地的落英缤纷中,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三步:后工艺碎片重组。在传统与当下、深入与浅尝、创造与消费、沉思的重量与屏读的轻盈、海量信息与专注力之间,我们是否能发展一种致广大尽精微的均衡能力?

《云工厂》 彭显锋 尺寸可变 2015年

彭显锋作品

  非实体快闪材料美学

  彭显锋的光的彩虹和气泡的云,指向一种非实体的、快闪的材料美学:从固体向液体、气体、光、波和场弥散开来。它们是即生即灭的雕塑。在这种“雕塑”愉悦于大众的形式背后,是一种游戏的、剧场的、禅意的和诗性的精神哲学。

  它们的材料和生成方式已经开始具有某种未来艺术的倾向和特征:去固体化、去物质化、液态、流动、开放、即时、过程、可介入。沿着他游戏的方向,可以预感的是,系统会从单一的简单系统变成多层级的复杂系统;非实体的材质将带来可持续的流动性和过程性;更为有机化和生命化的迹象有可能出现;更为开放的介入方式有可能导致大量观众的蜂群式参与。于是一种像湿地、草原般的自组织生态的,生长进化的雕塑,就极有可能出现。

《红尘》 汤杰 58x58x162cm 2015年

  混沌系新机械美学

  汤杰的作品是混沌复活的艺术陈述,是一种颇具启示性的新机械美学——它们是物理的、机械的,但它们所表达和信任的恰恰与机械美学的精确、高效相反,是一种非精确、非功利、非控制、非主体的随机性。《红尘》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玻璃箱里被吹起的红色细沙中,会有一小部分向上穿过玻璃圆孔,进入上面的空间。随着箱子中细沙密度的减小,这种上升的几率也会减小。最后这个过程会变得非常缓慢,并无限地接近终至。这是宏观的必然性。但具体到每一粒沙子,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升上去,就变成纯粹的随机和偶然了。自然的进化大致也是如此。

汤杰作品《何途》

  《何途》是在文化上更有野心的表达:圆形的黑色有本体论的气质。其中的石阵是中国的“河图”。河图和洛书这两个关于宇宙和均衡的数字阵列在传说中属于上古神话时代,它们共同地成为整个中国系统论文化哲学的根基和源头。汤杰的《何途》包括圆形、流动的水、天然的石头、河图阵3列和顺水漂流的光。光带给黑暗本体那种生命的精神性。它顺着水的方向漂流,循环轮回,随机地停靠,自然的熄灭。这是汤杰特有的“宏大的宇宙诗性”。

《讲故事的精灵》 张升化 45x50x130cm 2015年

张升化作品

  大匠门手工美学

  未来的时代必定是一个机械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网络可以把我们放在家里而联系着整个世界。人工智能的机械将为我们完成各种服务型的工作。产品和作品被大量的拷贝,复制生产使一切变得几乎免费。作品变为产品,变为免费的消费品。但,个人的、不可复制的、一次性的,甚至是不可重复的、手工的制作将重新被定义。张升化的作品属于一种有机的,甚至是生命性的机械。手工木质带出农耕时代牧歌式的气息,但它们又有着如手表一般精密,由电脑计算的齿轮传动比。比如《三十年》。这件自带动力的“钟表”有一个80年刻度的表盘。但它走不了那么久远,因为它是手工木作。空气湿度、环境温度、啮合的磨损都会带来不可控的变异。从某种程度来说,它的生命是一次性的。这是一种非常混合的感觉,穿越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数码时代的多重印记,带着人类的劳动的本能、辛劳和快乐,童谣一般地,重塑了超越特定历史与现实的手工劳动本身的价值。

周长勇的数码雕塑作品

《特拉滕巴赫的劳作》 周长勇 73x80x58cm 2015年

  unstoppable数码美学

  策展人说他一直深切地感到一个数码雕塑的全新时代正在势不可挡的到来。我们的雕塑家们将投入这个数码雕塑的新时代。我们未来的生活空间将是开放、流动、参与性的,数码的雕塑和设计将成为亦真亦幻的视觉环境和力量。那是一个正在到来的未来。谁站在这个数码与网络艺术的门口,谁就觅得了未来美学的先机。

  周长勇是中国雕塑界第一数码高手,前海军上校,隋建国的研究生,中央美术学院推广数码雕塑的高研班项目负责人。但周长勇不是简单的3Dmax或ZBrush高手。他的作品不单单是使用了三维软件。长勇的意义在于他运用这种虚拟仿真技术,将人类行为对自己周围环境乃至整个世界的蝴蝶效应,转化成了雕塑形成的可视过程和结果,从而实现了一种系统论文化哲学与关联美学的数码表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