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J.澜空间首展:“青墨初澜”李超水墨艺术实验展揭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青墨初澜”李超水墨艺术实验展开幕式现场

左起:J.澜空间艺术主持刘芝琴、李超、姜建忠、王劼音、肖谷、徐明松、何曦

  “青墨初澜”李超水墨艺术实验展于2016年6月25日下午在新成立的J.澜空间启幕。

  此次展览展出44幅近年来李超完成的水墨精品画作,同时此次展览作为J.澜艺术空间的开幕大展,也看出李超在学术理论研究之外,对于自身艺术实验的不断追求。

左起:何㬢、徐明松、李超、白瑛

开幕式现场:李超及友人

  一般说来,美术学者是在文字上见功夫的。然而,古今中外都有这样一种人群,他们既精于学术研究,又善于创作实践。从顾恺之到董其昌,从潘天寿到吴冠中,学者艺术家不断涌现,而李超是现今中国画坛学术艺术家中的努力探索者。

  基于渊博广阔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绘画的基础训练,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油画创作《不与塞尚玩牌》、《无语东流》到近年来以水墨媒介、笔墨为本体的艺术探索,李超逐渐将中国本土的写意艺术跟西方的表现艺术嫁接,实践了艺术先贤黄宾虹、林风眠等诸公倡导的中西方艺术“契合论”、“融合论”。李超的水墨作品,在中国画的形式语言背后,透露着西方艺术家关注的形式、平面感、块面之间的微妙对照构成的画面感。同时,他坚持探索中国书法带来“线条书写性”,寻找具象与非具象之间的“错象”。

展厅现场

  谈及自身学术研究与艺术实验,李超笑称自己是“双语跨界”,在他看来,“书写性”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表达,而如何看待“学者”的艺术:“则需要从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起,让艺术能够高开低走 、雅俗共赏。”

  李超对于传统水墨语言和图式的某种回避并不意味着他对传统文脉的疏离和阻隔,而是切入传统水墨语言的背后,直抵水墨语言的标的与核心,以墨象为原点和归结点,佐证他的水墨实验与传统文脉的持续和阐发。与不少所谓“离经叛道”的抽象水墨不同,尽管其作品画面呈现的图式语言是陌生化的,而其艺术态度则反映了他明确的中国文化基点和立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李超对墨象的表达与意境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

展厅现场

  正如艺术家卢辅圣所言,“李超的绘画实验,往往在现代观念和传统技巧之间寻找折中的契机,以实施多种视觉方式的兼容并蓄,其学术视角,又更多地着眼于中国意象的彩墨造型,并结合重新解读和思考艺术发展前途的隐性背景,抒发其趋时务新的现代都市人文情怀。这种与其理论研究相并行的艺术创作,从心态到状态上,都体现出与单纯的艺术创作不尽相同的价值意义,因而值得人们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珍视。”

  又如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艺术评论家徐明松所言:“在当下中国画边界不断被模糊以及当代多元文化融合与冲突之际,李超找到了一个文化支点,就是从传统文化的根性里汲取巨大的能量,进而寻求更为宏阔的创作空间。”

J.澜空间“青墨初澜”李超水墨艺术实验展现场

  J.澜空间艺术主持、本次展览策展人刘芝琴表示,空间命名取澜“大波”之意,如何让这一新空间打造成为艺术展览、交流、沟通的自由空间,也是艺术空间创立的初衷。

《青墨写山之四》 纸本彩墨 69×138 cm 2016年

《青墨写山之二》 纸本彩墨 69×138 cm 2016年

《青墨写山之三》 纸本彩墨 69×138cm 2016年

《云山迷境之一》,纸本水墨,20×45cm,2015年

《云山迷境之二》,纸本水墨,20×45cm,2015年

乙未云山之二 纸本水墨 33×13cm 2015

乙未云山之一 纸本水墨 33×14cm 2015

  【雅昌专访】李超:”开墨见山“:错象再造水墨新时空

  展览将持续至7月19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