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紫金文韵——杨联伟•李亦文文人紫砂艺术展在江苏工美馆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5月20日,由“紫金文韵——杨联伟•李亦文文人紫砂艺术展”在江苏工美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由江苏工美馆与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设计艺术家专业委员会、陶瓷设计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

  在“物质至上”观念深度影响传统紫砂艺术的今天,紫砂界把追求职称放到了首位,把材料技艺供上了神案,因为这是金钱价值的代名词。然而,从龚春偷艺金沙寺,到曼生闲玩紫砂泥,无不带有浓厚的艺术之心和文人之气。因此,今天高度物质化的“工艺紫砂”早已失去了昔日紫砂原本的艺术魂魄,而走向了逐利的极端。

  从李亦文和杨联伟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惊喜的听到了紫砂艺术的原始气息,看到了中国紫砂传统文化中除了材料和工艺技术之外的文人气质,触到了把精神价值视为本质的文人设计作品。可以说“紫金文韵-杨联伟•李亦文文人紫砂艺术展”是近几十年来紫砂界唯一以文人设计为依托的“文人紫砂”第一展。相信他们这次大胆的抛砖引玉将开启中国紫砂界更多设计艺术家对“文人紫砂”探索的新纪元。

恒福通天壶(诗歌铭文)

珷石壶(和平宣言铭文)

紫砂大盘(金陵石头城陶刻)

  身为客家人,情迷紫砂陶

  杨联伟先生虽是广东大埔客家人却从小随家人迁居南京,深得江南文化浸润,更自幼兼习油画与国画,文化底蕴深厚。先生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潜心研究紫砂陶艺多年。身为宜兴陶瓷技艺博物馆馆长的杨联伟先生深知传承保护传统技艺的迫切性与责任,于2006年至2010年历时四年,主编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型图文影视工具书:《国技大典—中国紫砂陶》一书,而“文人紫砂”的概念就是在这段时间被联伟先生提出。

杨联伟

  紫砂壶上谱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凡爱茶之人都对卢仝的这首《七碗茶歌》耳熟能详,而如今,杨联伟先生以卢仝《七碗茶歌》为创作主题,将《七碗茶歌》的诗魂融进了温润厚重的紫砂泥幻化成了七把茶壶。这七把茶壶造型简明流畅,每把壶身配刻以一句茶歌及一幅文人小画,在突出主题的同时更加彰显文人情怀。本次展览现场大家不仅能欣赏到“七碗茶歌”系列紫砂壶,联伟先生精心创作的“壶上茶经”系列也将一并展出。

  画像砖上的竹林七贤“现身”紫砂艺术展

  此次展出的由杨联伟先生设计创作的竹林七贤紫砂陶刻盘同样吸人眼球。造型质朴古拙的竹林七贤紫砂陶刻盘一字排开,手执如意的王戎、喝酒的山涛、啸歌的阮籍、弹琴的嵇康、静思的向秀、恋杯的刘伶、拨阮的阮咸,这些出现在南朝砖刻珍品上的竹林七贤画像经过杨联伟先生的精巧构思被摹刻于紫砂之上,七位高逸放达的人物形象也借由紫砂这一载体更显传神写照。

  设计•探索•溯源

  刻有南无阿弥陀佛铭文的释瓬壶、金陵石头城陶刻紫砂大盘、田园山水陶刻紫砂鱼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传统的紫砂器能够做到如此具有设计感。而在具有设计感的外形之下,这一件件紫砂作品处处流露出纯粹的文人情怀。这些充满“文人设计”的紫砂作品均出自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李亦文教授之手。李亦文教授在传承紫砂制作技艺的同时对文人紫砂特质不断求索,融入中国文人诗词书画元素,创作出了一系列新颖夺目的“文人紫砂”作品。

紫砂鱼瓶(田园山水陶刻)

•李亦文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3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